牧聲 – 蔡沛良牧師 – 2020-09-20
「哀慟的人有福了」
我們都會哀傷。然而,我們常常低估了它带给我們及我們身邊的人的影響。近期美国一项於疫情發生前的研究指出,有57%的美國人正在為過去三年內離世的親友哀傷。這意味著,在每兩個你所接觸的人中,可能會有一個正在哀傷之中。另外根據2019年澳洲國立大學的一項研究,一個親密友人的離世所带来的創傷,比從前所認為的創傷時間要長四倍。
除了死亡是讓人哀傷的原因之一外,還有更多我們未曾察覺的原因—例如失去工作、寵物、親密關係和健康。並且,現在的疫情也奪去人們通常擁有的自由、安全感和希望,這些都會在有意無意之間成為人哀傷的原因。可悲的是,大部份現今世代的基督徒,都沒有裝備好面對痛苦的哀傷和對失喪的哀悼。認為哀傷比正常時間長,便是非信徒的表現,這種想法,可能對於基督徒群體造成更多傷害。
每個人的哀傷都不一樣。沒有經過悲傷的整個過程,人就不能經歷只有神才可以賜予的安慰及平安(賽9:6)。我相信一個健康的,以致讓人得醫治和生命的基督徒的靈性生活,是能夠容許自己真實地經歷破碎,然後再面對面看見神(伯42:5)。
大受好評的作家路易斯(C S Lewis)在敘述他自己的故事的作品【卿卿如晤】(A Grief Observed)中把這一點表現了出來。這本書匯集了他悼念亡妻的日記記錄,為所有讀者打開一扇窗戶,了解他是如何明白怎樣處理妻子過世的哀傷,怎樣處理一些他頭腦上很明白,但從未真正自己去面對的事。這更是一個旅程,通過路易斯的信心考驗,帶領我們見證他如何面對自己的痛苦及失去,最後亦得到醫治。他領悟到:「神沒有在我的信心及愛心上嘗試作實驗,為了找出它們的品質—祂已經知道,不知道的是我自己。」他把內心世界敞開,向每一個願意發掘隱藏在哀傷中的恩賜的人發出了邀請。
悲傷和哀慟是可以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太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