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 us: +61 2 9331 4459
FAX: +61 2 9360 6020

Blog

Home»牧聲»牧聲 – 蔡沛良牧師 – 2021-07-18

牧聲 – 蔡沛良牧師 – 2021-07-18

「我是誰?」(二)

上次,我提到以個人的成就,作為肯定自我價值及身份的弊處。因爲有一天,我們都會老,都會有失去工作或活動能力的可能性,所以透過「我的成就」來為「我是誰」給予價值,必有一天使我們跌入深淵裡面。

另一種作為回答「我是誰」這問題的答案,便是「我的名聲」。在別人眼裡,我到底是怎樣的人?我在別人眼中是能幹,抑或無能?我是容易結交朋友,抑或是生人勿近?我是別人口裡所稱讚的好好先生(或賢妻良母),或是一個不顧家的人?著重別人對自己看法的人,如果得到別人的肯定、喜愛及讚許時,我們很自然會感到高興。但當別人批評、質疑自己,或在背後說三道四時,這必定會令我們苦惱萬分。一位演講家曾說過,他即使得到成千上萬的聽眾的讚許後,但只要有一句批評的聲音,這已足以令他崩潰。事實上,作為有罪性、不完美的人(傳7:20; 羅3:10-12),我們必定會得失他人,也不能令所有人,都無條件地愛護及接納自己的。

第三種常見的答案是「我的擁有」。我擁有甚麼有形或無形的東西呢?不少人會看重獲得多少屋子、車子、孩子、金子等;也有不少人會看重自己擁有怎樣的社會地位、背景、學歷、外貌等。當我們把自己的身份建立在「擁有」之上,或許我們會感到滿足。但最終,其中一種或多種的擁有,都會像傳道書所言,因爲轉變、失去和死亡而溜走(傳3:1-8)。

你認為以別人的眼光和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去肯定自己的身份價值,這樣會使你感到滿足及獲得真正的平安嗎?弟兄姊妹,你到底是誰?

Written by

The author didnt add any Information to his profile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