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聲 – 許用香 – 2020-05-24
進入內室的獨處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我相信有些人也許已經漸漸習慣了居家避疫的生活,甚至可能有人更加「鐘情」這類「與世隔絕」的生活方式。我們知道,在疫情之前,人們會更多地參與公共生活。在公眾場合中,我們需要相應地約束我們自己的行事為人,言行舉止,以致於不會妨礙到他人。相比來說,我們在家裡的狀態卻很不同:我們的外觀衣著,語言表達可能會更加隨意而不拘束。倘若是一人獨處,那更是自由自在、毫無約束。雖然反差甚大,但我們似乎也習慣了在不同的場景之下,轉換我們自己的狀態。
然而,居家隔離的措施卻使我們被迫長時間地離開公眾生活的環境。乍看之下,居家隔離給人外出的行動帶來了很大的限制,但從另一個層面來說,這也可能給人以「過分的自由」,尤其是在個人獨處的情況之下。實際上,這也成為了某些人的危機,因為他們在沒有公眾約束的環境下,往往會無所適從,甚至任意妄為。顯然,過多的放任自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所以中國古人有「慎獨」一說,提醒我們在無人之時,更要謹慎自覺地面對自我,而非只在他者的監督之下循規蹈矩。實際而言,有些人也許很難融入到群體的生活當中,而另一些人可能無法在獨處中面對孤獨的自己。我們確實需要在獨處與群體生活二者之間取得平衡。
在疫情橫行的時刻,出於健康方面的考慮,隔離是必須且有效的做法。然而屬靈方面的健康卻很容易被忽視。有些人可能在生理上十分健康,但是他的生活方式乃至靈性層面卻未必如此。在現階段,我們可能更加需要學會獨處這一重要的功課。事實上,即便是我們獨處,我們也並非只是面對自己,同時也是面對神。就如詩人說的,無論他在哪裡,神都在那裡。(詩139:7-8)而在福音書裡面,我們也常常看到耶穌離開人群,去到曠野禱告,與父神親近。因此,離開人群的獨處,其實是操練效法耶穌的榜樣、進到內室中與神親近的難得機會(太6:6)。這取決於我們獨處時的態度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