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聲 – 陳靈光牧師 – 2019-07-21
最近在香港發生的事件引起了我們許多弟兄姐妹的強烈情緒,尤其是那些來自該城市的弟兄姐妹們。在澳大利亞,維持宗教自由的鬥爭正在逼近,正如從知名橄欖球球員Israel Folau在社交媒體上發佈反同性戀言論而引發爭議一事就可見到。
在所有這些問題上,基督徒對教會應如何回應的觀點上可能有很大的分歧。其中一方面的差異是基督徒應否採取積極主義或和平主義的方法來處理這些社會公義的問題。我們必須認識到,兩種觀點都可以有真理在其中的。因此,我們必須尊重不同的觀點,不要讓撒但利用這些情況來引起我們之間的不和和衝突。
在香港問題上,不少弟兄姐妹們認同民主的示威者,強烈反對不充分保護人權的中國法律制度強加於大陸以外的人士身上。他們認為,積極主義是正確的行徑,是維護公義,是履行基督徒作世上的光和鹽的功能。其他的弟兄姐妹們可能較關注神允許下的中國政府之主權,儘管此政權未是完美的。在關注人權的同時,他們相信為香港和中國代禱的消極方式更為恰當和具有戰略性。我們可能會發現,當澳洲宗教自由的爭議越來越激烈的時候,CPC中也會出現類似的兩極態度。
讓我們看看主耶穌基督的榜樣。祂直言不諱地反對當時宗教當權派的不義。這與支持示威者的態度有相似的地方。另一方面,祂和使徒們都從沒有勸說門徒去抗衡羅馬政府,儘管那政權對基督徒的殘忍和壓迫。這與不讚同示威、而把大局交付神的掌管之弟兄姐妹的態度有相似的地方。 在教會歷史中,我們都可見到有敬虔的積極分子和消極主義者用不同的態度處理社會上的不義。主都可以使用他們去成就祂的旨意。所以,只要我們願意把我們自己的動機,思想和感情都敞開在主前,讓祂鑄造,而這兩種的態度都不一定是對或錯的。願我們“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腓立比書2:2);意念相同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對爭議性的問題有完全相同的看法,而是同樣地渴望主的旨意成就,對祂有同樣的愛心,以及有同樣的心思,就是求衪的名得榮耀。這樣,即使我們對香港或 Israel Folau的事件有不同的看法,也可以彼此相愛和互相尊重對方的出發點。讓我們就存如此同樣的意念一同為香港、中國及澳洲禱告,求主的真理、公義得以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