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 us: +61 2 9331 4459
FAX: +61 2 9360 6020

Monthly Archives : November 2015

Home»2015»November

牧聲 – 高大衛牧師 – 2015-11-29

  • Posted On November 29, 2015
  • Categorized In 牧聲

倘若所有參與關乎「基要主義」及「激進主義」討論的人,都致力推崇負責任的詮釋學,在傳媒上對這兩種主義的爭議便會迎刃而解。詮釋學是一門解釋文字的科學。

聖經全部所記載的,我們都需要認真處理,但我們卻不能把所有的記載都以字面解釋。聖經有著不同的文體:史實記敘文、律法書、詩詞、預言、書信、啟示及智慧文學,所以在解釋上也會用不同的原則去了解不同的文體。
讀經的人會就所讀的經文,提出以下四個問題:

1. 這書卷是甚麼文體?
一篇詩歌和一封書信;一段記敘文和一個預言;它們的詮釋方法都會不同。
2. 這段經文對它原先的讀者有甚麼意義?
3. 經文的上文下理是怎樣的?經文前、後所記載的如何與整本聖經的脈絡呼應,是關乎基督降臨前,還是關乎新約的?既然聖經是不會自我矛盾的,那麼這段經文與聖經的整體怎樣相關呢?
4. 聖經最初的讀者會如何理解這段經文去應用在他們的生活上呢?對他們來說,有沒有「這又如何」的難題呢?今天的讀者,又如何貫徹地應用這經文的教導呢?

我們的目標,是鼓勵大家恆常、細心和以禱告的心去讀聖經。

這又把我帶到詮釋學和可蘭經的問題上。正如基督徒相信聖經是神的話語,同樣,穆斯林信徒也相信可蘭經是安拉真主的話語。正如有些基督教講者未能盡責的去講解聖經,當然也會有一些穆斯林傳教者曲解可蘭經。問題是,究竟現在的「聖戰」及殺戮異教徒行徑,是反影著對可蘭經不負責任的詮釋學,引致對伊斯蘭教的誤解,還是相反地,是反影對可蘭經一種負責任與確實的了解?穆斯林學者需要解答這個問題。

我們的政壇領導人聲稱伊斯蘭教是一個和平的宗教。穆斯林領袖需要闡明,如何以一種負責的態度去讀可蘭經,會引導年青人達到這個結論,以致可以教導他們看重和平。

明年教會會重複看這一系列的題目,包括基督徒如何去讀和理解聖經中的律法、詩章、預言、智慧書、啟示文學、記敍文、書信及神蹟記載。講道的人需要努力按正意分解當中的話(提後2:15) 。

這些詮釋學的題目在1980年代較今天普遍,但根據電台上聽眾意見的表達,我不禁認為這些題目實在是現代教會內,甚至整個社會一個最適切的討論問題。

牧聲 – 蔡心平牧師 – 2015-11-22

  • Posted On November 20, 2015
  • Categorized In 牧聲

我們都喜歡在聖誕提及的兩個名字是「耶穌」和「以馬內利」。

「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太1:21)另外,23節又提到「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

當神賜我們這個嬰孩,他其實是將自己賜給我們。這馬利亞的兒子並不出自約瑟(因此約瑟幾乎要跟她離婚),這兒子是屬於神的,是天父的兒子,在人類歷史中跟我們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

神與我們認同,祂以嬰孩姿態出現,不時要靠哭聲提醒母親餵養!長大以後,祂也有哭過,但祂哭的原因卻不是因為自己或自己的需要,也不是因為祂在逼迫中所受的痛苦。祂哭,因祂深愛我們,流著淚表達對我們的憐憫。
以下是神與我們同在的幾方面:

(1)他深深地感受到我們的傷痛、悲傷和軟弱。當痲瘋病人求耶穌醫治他時,耶穌深深地同情他,便醫治了他。今天在我們身處的社會當中,有許多人同樣地背負著沉重的包袱。若我們願意花點時間去了解,或者可以讓我們更清晰地看見自己在神面前的需要。

(2)即使耶穌處身於人群之中,祂仍然可以認出個別有需要的人。當耶穌和門徒離開耶利哥時,一個瞎子前來,耶穌便停下來關心他,並解決他的需要。此外,即使被人鄙視的撒該,他爬到樹上,耶穌抬頭對他說:「撒該…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這件事改變了他的整個人生,使他從一味苛索,變成不斷的施予。他的創傷及罪行被暴露了,更得著清理。

(3)耶穌願意公開和坦誠地面對自己。在祂甚為憂傷時,可以放下自尊尋求別人的支持(太26:38)。在死前數小時,祂在客西馬尼園跟門徒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和我一同警醒。」祂又說:「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太26:41)。你和我今天可以完全信任祂。

耶穌從不盲目依從什麼公式或法則與人交往,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祂亦從不強迫任何人接納祂的宣稱,祂只等候父親的時間。唯一祂急切做的,就是跟天父祈禱。祂常常獨自祈禱,為到祂的工作和追隨祂的人禱告。

牧聲 – 蔡小麗 – 2015-11-15

  • Posted On November 14, 2015
  • Categorized In 牧聲

最近我鼓勵一位母親,縱使她女兒星期日去補習,也應堅持去敬拜神。否則兒女會感到功課比神更為重要。她本來可能沒有這樣的意思,但行動卻表明了一切。

九月下旬的一個寒冷的雨夜,我們十一人參加教會聯合禱告會。我們彼此分享出席的原因:

    · 已成了習慣
    · 神要我多禱告
    · 隨丈夫而來
    · 想了解教會各事工的動向
    · 想認識其他會友
    · 以讚美神來榮耀衪
    · 回報別人為我代禱的服侍
    · 追求在聖靈裏的合一
    · 實踐禱告為畢生的事奉
    · 向別人學習如何禱告

若不恆常參加祈禱會,便不能實踐以上所列舉的好處。

大部分人都能堅持星期日去敬拜神,也認定此為神對我們的要求,所以也甘心樂意去作。當然,可能也需要一些時間才成為習慣,以此為愛神和服侍祂的操練。

參加教會祈禱會則不然,那似是難過登天的事。因為路程甚遠,不願意的心,家庭的需要,都影響了我們參加的決心。但正如參加崇拜要恆常成為習慣一樣,如果我們願意遵行神的話而去參加祈禱會,那是需要時間去操練的。

向神說出難處吧,聖靈會引導並加力量給我們去行。

至於剛開始的那位母親,神明白她的掙扎,聖靈引導她找到補習社附近一間教會的崇拜資料。她一家將會到那教會敬拜神。雖然她暫不能如常到母會聚會,但已算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不論是在參加祈禱會或其他方面,以禱告向神陳明我們有顆願意遵行祂話語的心,及我們的掙紮,等候聖靈如何引導並加力給我們去行。

牧聲 – 高大衛牧師 – 2015-11-08

  • Posted On November 7, 2015
  • Categorized In 牧聲

信實

在澳大利亞的社會生活中有兩大品格嚴重地缺乏,而這兩者在每個信徒的生活中應該是明顯的。

本乎神的恩典,信徒才有其身份。我們享受祂的恩惠不是因為我們有好的行為或者是我們配得的,而是因為雖然我們不配得而神仍然愛著我們。這就是恩典。我們的罪被赦免並不是說我們在任何一種方面比別人優勝。神恩待了我們, 打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見自己屬靈的貧窮, 更引導我們歸向基督- 祂是我們得神赦免的基礎。

很清楚地, 除赦免我們以外,神更居住在我們心中。他以聖靈的位格進入我們的生命中,“你們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 (徒2:38)。聖靈是一位我們看不見, 但卻是真真實實地住在我們之內的神之位格,祂為我們施洗, 使我們歸入基督,祂賜給我們侍奉的恩賜,祂也在信徒的生命中彰顯祂自己的果實。

我們政壇上的領袖中,有兩個品格嚴重地缺乏,一是聖靈的果實,另外一個是基督徒希望的果實。

聖靈的果實是信實(加5:22), 就是不論情況好壞都互相委身的態度。這種委身在我們的婚姻誓約中得倒體現,“無論環境順逆,富裕或貧窮,疾病還是健康, 都不離棄。”

最近又有一位澳大利亞總理下台, 這提醒我們澳大利亞政治領袖的最利害的敵人不在反對黨中,而是來自坐在他/她背後的同黨議員中。當我們的領袖是如此的不忠誠及只為自己著想時,真實令人悲傷。

第二個品格, 是希望的果實, 就是忍耐,無論情況有多艱險,都堅忍到底去行公義,這是堅定不移的忠誠。

這些品格並非信徒獨有的,可以在我們國家中很多人身上看見,特別是在澳紐軍團在戰場中的傳統中表露無遺。但是對於信徒來說,我們預期這些品格貫注我們的生命,因為在這些品格中,神賜人能力及使人成聖的聖靈就在其中彰顯祂自己。

屬世的領袖對我們失信,沒有給我們可以追隨的榜樣,但是完美無瑕疵的神/人,主耶穌基督,堅定不移地面向耶路撒冷,並為不配的叛逆者而死。這就是衪為我們樹立永不磨滅的榜樣,“所以耶穌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聖,也就在城門外受苦。(來13:12)

我們是為天上的耶路撒冷而活(來12:22),若我們真如此行,信實,堅忍和忠誠就會在我們的生命中彰顯出來,我們祈求這些品格也在我們的孩子的生命中表現出來,以至他們能夠成為真誠的人。

我們所有的信實是反影祂的信實。

“ 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他的憐憫不至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及其廣大”(哀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