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 us: +61 2 9331 4459
FAX: +61 2 9360 6020

Monthly Archives : April 2019

Home»2019»April

牧聲 – 王多馬牧師 – 2019-04-28

  • Posted On April 27, 2019
  • Categorized In 牧聲

當我起初得知巴黎聖母院起火焚燒時, 想到隨之而逝的是它的歷史文物, 傳統及其所存寶物。無論是否法國人, 或多或少, 這埸災事都對我們有某程度的打擊。雖然無人傷亡, 這仍是一件慘事, 何解?

因為無論花多少錢重建, 這教堂的宏偉美觀已不復再。這使全世界知道在世任何物件都不能永遠保存。執筆前一星期, 這受世人欣賞了近七百年的宗教標誌已付諸一炬, 已被拿走了。所以萬事不在我們控制之下, 而是我們的主掌管一切。馬太福音26章61 節記載主耶穌被當時由法利賽人及撒都該人組成的最高議會誣告他曾說過 “我能折毀神的殿, 三日內又建造起來”。

其實, 在馬太 24章主耶穌說是因為聖殿已非正確地用作祟拜神的地方, 所以會被拆毀。猶太人以聖殿為人會見神的地方, 有神同在。雖然巴黎聖母院遠不比聖殿, 但卻仍使人在內感到肅然起敬。耶路撒冷的聖殿沒有永遠持續下去, 主耶穌死時, 殿裏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 我們的在世聖殿雖不存在, 在天上的卻在我們中間。如要尋找神, 不需去教堂或聖殿, 只需要基督。你需要尋找的, 不是一個教堂的空殼, 而是那個空了的墳墓( 譯者註: 復活的主)。因為你現在所見的巴黎聖母院, 只剩下被火, 水, 風摧殘後的一幢石頭結構。但復活的主現正在我們內裏建造新的聖殿。神使我們作活石創造成新的屬靈居所, ( 彼前2 章4 節), 即是說我們的身體就是聖殿(林前6 章19節)。 所以要明白, 藉著基督,信徒才是真正神的居所, 即神所在的地方。所以所有屬神的人從此變為至聖所。每天有這活著的神同在。讓我們定睛那更崇高的永恆的盼望, 從心底裏為衪無上的尊嚴, 榮美而嘆服, 深信那確實的應許及救恩永不會被奪去, 亦不會被蟲腐蝕, 及被銹或火毀滅。讓我們寄望那已升天的救主耶穌基督。

牧聲 – 陳靈光牧師 – 2019-04-21

  • Posted On April 27, 2019
  • Categorized In 牧聲

與基督同釘十字架與同復活

今天我們慶祝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復活。你參與這慶祝主要是因為傳統,或你的基督教背景之習慣?還是你真的因為我們現能事奉一位活生生的救主?如果是後者, 你是否意識到接納衪作為戰勝了死亡的主所涉及的意義?保羅總結了對他自己的影響:

1.             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

他宣稱, 他的舊我已經被治死, 並不斷被處死 (這就是希臘原文動詞的意義), 就好像那個舊我已經被釘在十字架上。在前往大馬色的路上, 舊保羅死了。此前, 他是按照自己的理念, 為 “成功”、進取、自義和人生目標而奮鬥。與復活的主相遇改變了這一切。他現在認為所有那些都是糞土,為要得着基督為至寶。保羅並沒有在瞬間變得完美。舊的自我尚有殘留, 需要脫去, 以便更像基督。 因此, 與基督同釘在十字架是须持續的。當我們決志信主時, 我們大多數人都悔改了。此後, 我們是否有繼續這捨己的進程?還是我們讓老我逐漸爬回來, 導致我們重新效法這個世界的觀點、價值觀和宗旨?保羅發出嚴勵的警告: “…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我們需要體貼聖靈去生活, 每天都把那老我釘在十字架上。這就是主使我們成聖的方法。

2.             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

保羅說 “…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林後5:14-15我們如何讓基督在我們裡面活?主在主禱文給了我們實際的指示。每天, 我們都把我們的思想和優先序與主的思想和優先序協調。我們提醒自己, 祂是我們的天父, 我們渴望祂的名得到全世界的尊崇。我們更新我們對祂的國度來臨的渴望, 所以我們優先努力於有永恆意義的事情。我們重新委身在我們自己的領域裡成就祂的旨意, 並祈禱祂的旨意在各層面:個人、教會、國家和世界上得到實現。我們允許自己每時刻被聖靈驅使, 好像我們是手套, 聖靈是在我們裡面移動的手一般去生活。

你願意這樣顺服復活的主嗎?只有這樣, 你才能充份體驗到祂所承諾的豐富生命是何等福氣。只有這樣, 才有真正的理由慶祝祂的復活。

牧聲 – 蔡沛良牧師 – 2019-04-14

  • Posted On April 12, 2019
  • Categorized In 牧聲

靈命成長之路

自2001年開始牧會以來,我差不多沒有停止過進修。於是,在別人眼中,我是一個好學和上進的人。然而,心底裡我自知是一個常感不足、缺乏安全感的人,或許這些是推動我持續進修的動力。

吊詭的是,在學習中,我越來越發覺頭腦知識固然重要,但若知識不能轉化內心,更新價值觀,或改進處事的態度時,知識仍然與我無益。使徒保羅說得真對:「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 …」(林前8:1下)。 滿有頭腦知識,甚至是豐富的聖經知識,都未必能更新生命,榮神益人。

新加坡一所超大型教會的康希牧師,因挪用公款而於2017年被判刑入獄。另一邊廂,在西方福音派享負盛名的海波斯牧師,於2018年亦因為其道德操守惹人懷疑而要急急退任。綜觀澳洲近年教會內各樣的性醜聞,人們不禁會問:「這些教會領袖的內心世界、行事為人,為何不能跟他們擁有的頭腦知識相符?」

保羅繼續說:「… 唯有愛心能造就人」(林前8:1下),這話真是一語中的。原來造就人的不是知識,而是愛心。要有愛心,必須要經歷從神而來的更新轉化。而如果要經歷這轉化,獲取知識只是其中一步。最終,聖經的知識為着使我們成為「完全」(提後3:17)。

如何使頭腦的知識轉化我們的內心?首先,生命成長是神的工作 (林前3:6-7),我們只管耐心地等候仰望祂。其次,我們可以透過參與屬靈的操練,如:讀經、安靜、禁食、禱告、團契和簡樸等 (有些學者甚至提出十五種靈命操練的途徑),好使我們的內在生命騰出空間,隨時讓神作出更新轉化的工作。

你期待踏上這靈命成長之路嗎?你打算了解並學習那些屬靈操練呢?

牧聲 – 王多馬牧師 – 2019-04-07

  • Posted On April 5, 2019
  • Categorized In 牧聲

作為牧師最困難的事情之一是令自己的孩子去享受教會並成長為基督徒。他們有可能成長為堅強忠心的基督徒,或可能他們會離開教會,因為他們一直被逼接受這信仰。即使教會會眾成為他們的屬靈家庭,我們身為他們的父母仍然需要教養他們。因此,我堅信,我們的孩子長大後能享受耶穌的途經,就是他們看到我們能享受與耶穌同在而不是過度忙於我們的事工責任。我需要在禱告,奉獻,敬拜和與他人交往中享受耶穌。如果他們看到教會掌控了我的生命,我認為他們很容易對教會感到不滿因為教會搶走了我與他們相處的時間。我問我的孩子,做牧師的孩子是怎樣的,以下就是他們的回答。我們不能在周日睡覺多一些或在周日休息一天,因為如果爸爸要去教會,我們也要去。他們多半喜歡參加營會,因為它有點不同。他們喜歡和其他基督徒在一起。他們喜歡在和他們同齡和他們可以連繫的基督徒環境中成長。人們會期望他們能回答所有在青年組查經中的問題。人們會認為他們知道如何祈禱並在不同的地方有好的事奉。人們會期望他們在言行上模仿耶穌。然而他們希望與教會其他人受一樣的對待。他們的父親在講台上講道他們既感到好但又感奇怪,他們會焦累地想知道父親會否在他的講道中以他們為例子。他們必須在家裡並在教會裡容忍我。我不認為我的孩子在這環境成長是容易的事,但如果我的孩子知道我重視他們並且教會重視他們,他們不僅與耶穌有連繫,而且與他們所屬的教會群體有連繫。我得出的結論是,這事情並不只適用於我的孩子,而是適用於教會中的每一個孩子。我們所有人都應該能享受與耶穌同在,以至我們可以成為那些正在看著我們並在我們中間成長的人的榜樣。我們怎樣才能接觸長老會的每一個孩子,成為他們認識基督,愛祂並在生活中越來越多事奉祂的榜樣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