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 us: +61 2 9331 4459
FAX: +61 2 9360 6020

Monthly Archives : July 2019

Home»2019»July

牧聲 – 王多馬牧師 – 2019-07-28

  • Posted On July 26, 2019
  • Categorized In 牧聲

有人說人生就像一場等待的遊戲。我注意到人都不喜歡花長時間等待。我感覺我們已經失去了等待的能力,因此成為了一個沒有耐性的社會。無論是查詢時等待與電話接線員通話,等待用餐,在路途中等候,還是等待週末來臨,一周中我們等候了多少小時呢?奇怪的是我們常常這樣等候,但我們卻不會習慣。因著現在隨時隨地的尖端科技,我們已經成為一個要即時被滿足和即時有成果的社會。

詩篇40篇提醒我們,「我曾耐性等候耶和華;他垂聽我的呼求。他從禍坑裡,從淤泥中,把我拉上來,使我的腳立在磐石上,使我腳步穩當。他使我口唱新歌,就是讚美我們神的話。許多人必看見而懼怕,並要倚靠耶和華。”」大衛告訴我們,我們的等候是有原因或目的。凡事都有定期(傳道書3:1-8)。事情的發生需要時間,我們需要耐心地等待上帝旨意成就。通常,我們被告知它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但它始终會發生(聽起來像洗髮水的廣告),當主展現衪的救贖時,那會在祂的時間出現而不是我們的時間,因為衪的時間是最完美的。

但我們仍會因為經歷這些漫長的耽擱而變得沮喪。但是神從一開始就看到了更大的畫面。我們仰望將來,思考和期待上帝將會成就什麼。我們都是教會未來的一部分,那是因為我們都有各人的本份,等待正確的時機去完成,耐心地等待在福音裏成長,耐心地等待禱告得蒙應允。因此,我們在期望中等待,看看我們如何在基督裡成長和成熟,容讓衪的工作得以展開,以致有一天所有的都因衪的榮耀而被成就。我們讚美主時願衪持續使我們口唱新歌,使我們的腳立在這磐石上,也記得以賽亞書40章:「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主啊,我急不待要讓這種事發生!

牧聲 – 陳靈光牧師 – 2019-07-21

  • Posted On July 19, 2019
  • Categorized In 牧聲

最近在香港發生的事件引起了我們許多弟兄姐妹的強烈情緒,尤其是那些來自該城市的弟兄姐妹們。在澳大利亞,維持宗教自由的鬥爭正在逼近,正如從知名橄欖球球員Israel Folau在社交媒體上發佈反同性戀言論而引發爭議一事就可見到。

在所有這些問題上,基督徒對教會應如何回應的觀點上可能有很大的分歧。其中一方面的差異是基督徒應否採取積極主義或和平主義的方法來處理這些社會公義的問題。我們必須認識到,兩種觀點都可以有真理在其中的。因此,我們必須尊重不同的觀點,不要讓撒但利用這些情況來引起我們之間的不和和衝突。

在香港問題上,不少弟兄姐妹們認同民主的示威者,強烈反對不充分保護人權的中國法律制度強加於大陸以外的人士身上。他們認為,積極主義是正確的行徑,是維護公義,是履行基督徒作世上的光和鹽的功能。其他的弟兄姐妹們可能較關注神允許下的中國政府之主權,儘管此政權未是完美的。在關注人權的同時,他們相信為香港和中國代禱的消極方式更為恰當和具有戰略性。我們可能會發現,當澳洲宗教自由的爭議越來越激烈的時候,CPC中也會出現類似的兩極態度。

讓我們看看主耶穌基督的榜樣。祂直言不諱地反對當時宗教當權派的不義。這與支持示威者的態度有相似的地方。另一方面,祂和使徒們都從沒有勸說門徒去抗衡羅馬政府,儘管那政權對基督徒的殘忍和壓迫。這與不讚同示威、而把大局交付神的掌管之弟兄姐妹的態度有相似的地方。

在教會歷史中,我們都可見到有敬虔的積極分子和消極主義者用不同的態度處理社會上的不義。主都可以使用他們去成就祂的旨意。所以,只要我們願意把我們自己的動機,思想和感情都敞開在主前,讓祂鑄造,而這兩種的態度都不一定是對或錯的。願我們“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腓立比書2:2);意念相同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對爭議性的問題有完全相同的看法,而是同樣地渴望主的旨意成就,對祂有同樣的愛心,以及有同樣的心思,就是求衪的名得榮耀。這樣,即使我們對香港或 Israel Folau的事件有不同的看法,也可以彼此相愛和互相尊重對方的出發點。讓我們就存如此同樣的意念一同為香港、中國及澳洲禱告,求主的真理、公義得以成全。

牧聲 – 蔡沛良牧師 – 2019-07-14

  • Posted On July 12, 2019
  • Categorized In 牧聲

逆境自強

要在平常的生活中活得快樂、感恩和知足,已經是很不容易,更莫說在困難及痛苦之中。使徒保羅在監獄裡,寫了一封公認為「喜樂的書信」,因為這封短短的信竟然提及「喜樂」(或其同義詞) 達十七次以上。究竟在逆境中如何能保持一顆喜樂的心?

保羅的秘訣是靠主的恩典,鍛鍊自己的心思意念。他不但自我操練,也教導信徒們正面、積極思想的重要性:「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4:8) 一個人持久地讓甚麼事物佔據他/她的心思,那樣事物便主導 (或負面地支配) 他/她的言語和行為。

Marva Collins是一位已故美國黑人女教育家,她於1960年代在芝加哥貧民區的公立小學教書。那裡的孩子,多半會吸毒,加入幫派,從此與毒品、罪惡結伴到死的一刻。他們討厭學習和學校。然而,Marva有她一套頗特別的教學方法。如果學生不守規矩,她要學生罰寫一百個原因:說明自己為什麼很棒?棒到要做什麼樣的事?例如:「我很出眾」、「我很漂亮」、「我很可愛」。透過這樣的另類處罰,她要學生發現自己有很多正面優點:我善良、我重要、我可以不逃避。 這種處罰非常有效,當學生發掘自己的長處後,竟然減少犯錯。每位舊生都會告訴新生:「你最好守規矩,否則你會像我厭倦不斷地告訴老師,自己有多棒了!」正面和積極的思想不是一下子能培育出來,乃是經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恆常操練;更重要的,是有賴主耶穌的恩典。從今天起,讓我們一起學習思念那些「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事情,好嗎?

牧聲 – 王琰 – 2019-07-07

  • Posted On July 5, 2019
  • Categorized In 牧聲

在我工作的地方,有天早晨和同事聊天,說起現在澳洲經濟不景氣,公司的訂單也大幅減少。我的同事說,做生意就是這樣,有起有伏,我們不要太掛慮訂單的增減,只要好好完成我們的日常工作,努力做好一切手頭能做的事情,等候市場的改變。同事平靜、自然的表述令我內心深處頗有觸動。

聖經傳道書的作者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傳道書3:1) 神在衪的創造中,令各項事物井然有序的進行,這也包括時機上的恰當安排。對於平凡的我們,懂得等候最好的時機,做合適的事情,就是智慧。然而唯有神知道什麼時間是最恰當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向神祈求禱告,也不得不學習耐心等候。只是人生有限,等候神時難道意味著我們什麼也不做,只是空虛度日嗎?當然不是。傳道書的作者希望告訴他的讀者,在平常瑣碎的生活中,儘自己的本份,以敬畏神的心過每天的日子,才是神的智慧。他說“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神的恩賜。”(傳道書3:12) 能夠享受勞碌得來的成果,是神的恩典,這並非僅是出於我們的聰明才幹。因為聰明和勞碌並不一定能帶來收穫,有多少人勞碌一生,卻不得享受呢?其次,工作、學習、家庭、教會,,在日常生活中,包括工作、學習、家庭、教會積極的運用神給我們的恩賜,做好我們手上的每件小事,或者可以幫助到別人,這是神所喜悅的,是我們的本份。

那個下午,奇妙地收到好幾份新訂單,令我頗為忙碌。神彷彿在說,大到世界經濟,小到一個公司的銷售業務,都在祂的掌管之中。敬畏神的人,當懂得做好能做的事情,存著信心和盼望等候神成就我們所不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