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 us: +61 2 9331 4459
FAX: +61 2 9360 6020

Monthly Archives : January 2020

Home»2020»January

牧聲 – 許用香 – 2020-02-02

  • Posted On January 31, 2020
  • Categorized In 牧聲

屬靈的疫苗

中國農曆年剛過不久,許多人翹首期盼的寧靜卻不可預期地被打破了。爆發在千萬里之外的新型肺炎如今影響著世界各地。隨著疫情的逐步發展和蔓延,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病毒的來源始於人和野生動物的頻繁接觸。這消息真是令人咂舌。就如聖經所呈現的,總有人不願意從過去吸取教訓,以致悲劇再次重蹈覆轍。

若回到聖經,我們會發現,其實神很早就警告人不可觸碰那些不潔淨的動物(利11)。聖經中這些看似簡單直接、沒有詳細解釋的命令,實際上卻是關乎人生命存活的重要指引。可悲的是,無論是飲食或娛樂,人的慾望在现今世代似乎已不能從平常事物中得著滿足,所以人就尋求各樣「非同尋常」,甚至稀奇古怪的途徑來獲得。顯然,當人離棄神,不認識神之後,人類所展現的生活方式自然與創造者漸行漸遠。而正是对可能引發之惡果的無視,使得許多人現今陷入艱難的處境中。

目前為止,防禦這種新型病毒的疫苗還沒有被研發出來,這也是人恐慌懼怕的主要原因。因此,本來遠離病毒的本地街市從車水馬龍到門可羅雀,口罩與免洗手液從無人問津到接连脫銷。這無不表明民眾對個人健康的重視。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我們都活在一個被罪污染的世界裡面。因此,我們的處境必定是艱難的,那麼我們又如何面對呢?我們應當保持怎樣的心態?

不得不說,我們對細菌、病毒相當地敏感,因為稍有不慎就會引起不適。的確,我們需要保持足夠的警惕,盡可能與病菌隔離,以免使自己和家人陷於不利的景況。然而可惜的是,我們有時候卻對罪不敏感,甚至相當地鬆懈。至少較病菌的敏感度來說,我們對罪的警覺遲鈍得多。隱藏的病毒是可怕的,但相較之下,我們裡面隱而未現的罪可能更加危險、可怕。我們若對罪能有如此敏感和警覺的反應,必然會給我們的生命帶來更加恆久的益處。在此情況下,警醒是非常必要的——無論是對外在的疫情,還是我們裡面的屬靈景況。不僅如此,我們在警醒中卻應當仍有平安,因為基督已經藉著祂的平安在我們心裡作主。若真有什麼可以使我們對罪免疫的話,那就是耶穌基督。因為若真有什麼可以使我們對罪免疫的話,那就是耶穌基督。因此,盼望我們在這過程當中更多地回到祂的面前來仰望祂,以致於我們更深地看見他人、自己在屬靈裡面最真實的需要。

牧聲 – 王多馬牧師 – 2020-01-26

  • Posted On January 24, 2020
  • Categorized In 牧聲

約翰•哈珀(John Harper)是一位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的熱心傳教士。1912年,他被邀請遠赴美國芝加哥一家教會演講。哈珀登上鐵達尼號遊輪,船上乘客是當時世上最富有的人。當這些人在船上奢華度日的時候,哈珀卻在船上盡他所能將基督的愛分享給不同的人。但那夜,哈珀抓住了他的女兒,並把她放上救生艇。然後,他將救生衣交給其他人,並開始大聲喊道:“請婦孺和未得救的人立即上救生艇。”他很清楚有一些人當晚就會於毫無準備之下,回去見他們的造物主。許多人跪在他周圍為救恩而禱告。當時即使鐵達尼號已沉沒在北大西洋的冰海之下,哈珀仍靠著一塊木頭浮游,在海上尋找生還者,勸他們要信靠耶穌基督。他游來游去,向那些將浮將沉的人,用他僅餘的力氣問 “你得救了嗎?”,然後將福音迅速解釋給他們聽。那夜,在海里浮沉的人群中,最終被拯救的只有六名人士,其中一人憶述:“當滅亡的哀號在我耳邊響起時,有一個人大聲問我‘你的靈魂被拯救了嗎?” 當時,他和包圍著我的所有人都慢慢下沉,我聽到他仍在呼喚其他人。當我獨自一人漂浮著,我哭了出來,求基督拯救。我是約翰•哈珀一生傳福音的最後一位歸信者。”

如果我們知道某人正處於危險之中,或知道末世臨近,我們是否要警告他們將要面對的危難,他們將要面對誰,以及永恆對他們的意義?這過程豈不是一件充滿著愛的事嗎?馬太福音25:31-33說:“當人子在他榮耀裡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萬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把綿羊安置在右邊,山羊在左邊。” 約翰•哈珀(John Harper)作了一件好事,他將自己的救生衣遞給他人。但是那件救生衣豈能拯救那個人的靈魂?真正需要的,是人內心的轉變。然而,我們經常認為捐助一些有如救生衣的物資就已經足夠。我們認為我們在一星期裡幫過某人,這是善行,耶穌很高興見到我們這樣做。但當耶穌看透我們內心,他會看到什麼?在你的記憶之中,你上一次遇上一個沮喪的人時,你有把神的話語分享給他嗎?當他亟需要恩典時,我們有曾為他送上帝的愛嗎?

牧聲 – 蔡小麗傳道 – 2020-01-19

  • Posted On January 17, 2020
  • Categorized In 牧聲

過去幾個月來,袋鼠島、貝特曼灣等熱門旅遊的地方和許多鮮為人知的城鎮都受到了森林大火的影響。現在還沒有脫離大火或乾旱的情況。而且很多人將要面對不可避免的財政衝擊。現代科技上的進步面對大範模的災難卻措手不及。我們只不過是被造的。

許多澳洲人捐贈物資、金錢給火災的受害者、志願者和消防人員。還有許多社區籌款的活動。

大火和乾旱持續了這麼長時間,除了祈雨,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在患難、痛苦和需求中,我們很容易懷疑甚至咒罵神。神似乎讓事情發生得一發不可收拾,而又不迅速採取行動。痛苦和需求也是給我們去反思、認罪的機會。是為我們自己、我們國家的人民而認罪的時間。在啟示錄16:8-11中,人們卻沒有這樣做。人被炎熱所烤,又因所受的疼痛和生的瘡,就褻瀆那有權掌管這些災難的神的名,他們沒有悔改,也沒有把榮耀歸給神。

讓我們來到神面前,去認罪、悔改、祈禱、讚美;衪是世界的創造者、充滿恩典和憐憫。請與我們一起,不要停止地為我們的國家、人民祈禱。

牧聲 – 陳靈光牧師 – 2020-01-12

  • Posted On January 11, 2020
  • Categorized In 牧聲

誰在掌管?

我上週看了一集關於仿生學發展的紀錄片。最近的進展實在令人驚嘆。科學家已經成功地對人類皮膚細胞進行了重新編程,使其有像幹細胞一般的特性,並將其繁殖成不同的組織,包括腦細胞和各種器官的細胞。這些組織繼而被培殖成為有人體器官功能的雛形器官。一個澳大利亞研究小組發展了一個腦細胞雛形器官網絡,細胞間的訊息相互交流,過程與人腦相似。另一研究小組培殖了三個器官的連接體:肝,胰和膽管。這樣的發展促使人類預期可以設計針對個別患者的疾病之治療法, 以及用患者自身細胞來繁殖成為器官,再把其移植到患者身上。這樣,人類可以想像有一天所有的疾病全都可以治愈,而科技就是萬事的解決方法。上帝賦予了人類從事科學和科技的聰明,並懂得使用它們來控制能影響人類福祉的外在因素,例如疾病和大自然的變幻,這些都是以前使人類束手無策的。然而,人類並不承認這份聰明是祂巨大的恩賜,是為了幫助他們執行祂恩慈地授予他們管理這世界的使命。反之, 他們將科學和科技當作神去敬拜,希望藉著它們來掌握自己的命運。這是保羅的話的明証:“……他們(人類)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祂,也不感謝祂。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羅1:21-22)

當前澳大利亞發生的嚴重叢林大火和旱災,以及全球暖化在世界各地預計將要造成的災難,應該是對這個自滿自足,拒絕上帝,妄想能自我果斷的世界的當頭棒喝。儘管科學和科技在這世紀有着矚目的躍進,人類要對抗大自然的力量仍是以卵擊石。儘管現在數以千計的消防員竭盡全力地採取了各種裝備和策略去滅火,但控制叢林大火的發展還是人力以外的天氣和風向。如果這些因素不利,消防員的努力是完全徒勞的。如果上主不赐下雨水,一切科技都無法解決澳大利亞廣泛的干旱以及我們的農業受毀滅的嚴重問題。不幸的是, 人類往往是面對艱辛和痛苦時才知道自己的無能,才會謙虛下來並意識到掌控萬有的是上帝。我希望作為他的子民,我們不會陷入這自欺欺人的陷阱, 不要等到枉受痛苦時才醒悟。

“外邦喧嚷,列國動搖;神發聲,地便熔化……來看耶和華的作為,看祂使地怎樣荒涼……祂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詩46:6-10)

牧聲 – 蔡沛良牧師 – 2020-01-05

  • Posted On January 3, 2020
  • Categorized In 牧聲

新年願望

踏入新的一年,我們或多或少想有一些改變,或爲自己訂立一些新目標。以下是一般人常許的新年願望:多運動、多儲蓄或少花錢、戒煙或酒、多陪家人、培養新興趣等等。你有爲自己訂下甚麼新年願望或目標嗎?
我自己也曾訂下一些有關生活、靈命、健康、進修、家庭及事奉等的目標。總的來說,有目標是好的,這給予我們人生一個清晰的成長方向。使徒保羅也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3-14)

然而,一個人生大方向是如何落實在生活當中呢?坊間的書籍或管理學導師會教導我們,透過小目標來成就大方向,我相信這是無可厚非的。不過,如果談到爲屬靈生命的成長定下目標,則有些事情我們需要注意。

第一,靈命的成長是不能量度的,因爲我們與神的關係不能被量化。一年參加52次教會崇拜,或每週有7次靈修讀經,甚至是在新一年參加一樣新的事奉之類,這些固然是好事,但不一定使靈命成長,因爲使人成長的是神(林前3:6-7; 提多3:5)。話雖如此,屬靈操練也不是無用的,因爲這些操練能預備我們的心田,讓生命有朝一日結出果子。

其次,在訂立目標或成長方向時,我們不能老是懷緬過去。很多信徒總想重拾「起初的愛心」,或是像初信主時般火熱。然而,屬靈生命不是要重複過去;相反,我們是學習怎樣在多變的世代、生活模式的轉變及生命不同的階段中,仍然能經歷和榮耀神。保羅所說的「忘記背後」,也就是把他從前覺得有益的、引以爲傲的事都拋諸腦後(腓3:5-8),定睛基督身上。

願你在新一年活得知足、自重、無憾,從而榮耀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