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 us: +61 2 9331 4459
FAX: +61 2 9360 6020

Monthly Archives : May 2020

Home»2020»May

牧聲 – 許用香 – 2020-05-24

  • Posted On May 22, 2020
  • Categorized In 牧聲

進入內室的獨處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我相信有些人也許已經漸漸習慣了居家避疫的生活,甚至可能有人更加「鐘情」這類「與世隔絕」的生活方式。我們知道,在疫情之前,人們會更多地參與公共生活。在公眾場合中,我們需要相應地約束我們自己的行事為人,言行舉止,以致於不會妨礙到他人。相比來說,我們在家裡的狀態卻很不同:我們的外觀衣著,語言表達可能會更加隨意而不拘束。倘若是一人獨處,那更是自由自在、毫無約束。雖然反差甚大,但我們似乎也習慣了在不同的場景之下,轉換我們自己的狀態。

然而,居家隔離的措施卻使我們被迫長時間地離開公眾生活的環境。乍看之下,居家隔離給人外出的行動帶來了很大的限制,但從另一個層面來說,這也可能給人以「過分的自由」,尤其是在個人獨處的情況之下。實際上,這也成為了某些人的危機,因為他們在沒有公眾約束的環境下,往往會無所適從,甚至任意妄為。顯然,過多的放任自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所以中國古人有「慎獨」一說,提醒我們在無人之時,更要謹慎自覺地面對自我,而非只在他者的監督之下循規蹈矩。實際而言,有些人也許很難融入到群體的生活當中,而另一些人可能無法在獨處中面對孤獨的自己。我們確實需要在獨處與群體生活二者之間取得平衡。

在疫情橫行的時刻,出於健康方面的考慮,隔離是必須且有效的做法。然而屬靈方面的健康卻很容易被忽視。有些人可能在生理上十分健康,但是他的生活方式乃至靈性層面卻未必如此。在現階段,我們可能更加需要學會獨處這一重要的功課。事實上,即便是我們獨處,我們也並非只是面對自己,同時也是面對神。就如詩人說的,無論他在哪裡,神都在那裡。(詩139:7-8)而在福音書裡面,我們也常常看到耶穌離開人群,去到曠野禱告,與父神親近。因此,離開人群的獨處,其實是操練效法耶穌的榜樣、進到內室中與神親近的難得機會(太6:6)。這取決於我們獨處時的態度和選擇。

牧聲 – 蔡小麗傳道 – 2020-05-17

  • Posted On May 15, 2020
  • Categorized In 牧聲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候,生活雖不穩定,但卻有啓發性。

當新冠病毒封鎖剛開始的時侯,市面上廁紙嚴重缺貨,我有一些朋友卻儲存了很多。我並沒有需要向他們求助,因為在搶購潮之前我額外買了幾卷。在我用完儲備之前,我能夠從超級市場購買到多些。可說是自給自足的。

我們都喜歡未雨綢繆、以防萬一、一切在掌控之中,為了安全感而有足夠的儲備。在病毒大流行期間,這種傾向更加明顯。當儲備充足時,我們不需要依賴其他人。當我們準備十足、富裕時,我們甚至不需要依靠神。

通常我們是在有需要的時候更願意尋求神、信靠衪的供應。在我寫作這篇分享的當天,我需在家等候收貨,正好一位朋友自願代我外出購物。我為神的豐富供應,得到這位朋友熱心的幫助而感恩。神及時地滿足了我的需要。這讓我多一些明白保羅在哥林多後書12:10中說的:「因我甚麽時候軟弱,甚麽時候就剛強了。」

學習放下,適應軟弱和有需要,反而使我們能夠經歷神的預備和能力多一些。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按照真理來生活可能是激進的,卻是實際和豐盛的。

牧聲 – 呂岳鴻長老 – 2020-05-10

  • Posted On May 9, 2020
  • Categorized In 牧聲

在最近幾週,電視新聞中不斷呈現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苦況,無不叫我們觸目驚心。患者們在病痛中受著折騰,在隔離中孤獨面對死亡,並在毫無親友同在之下被埋葬。很多人會質疑:上帝是否真的愛我們?上帝真的能夠明白,又甚或經歷過人類的孤單、痛苦和被排擠?

聖經對這兩問題的答案都很明顯:是的!! 就是透過耶穌基督—這位全能的神,在世上曾飽受被拒絕的生活,又如難民般逃亡埃及。祂生長於一個卑微的小鎭叫拿撒勒(在耶穌時代,有一句流行的俗話說:「 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在羅馬法律和猶太宗教律法下,耶穌成為承受殘酷與不公允對待的無辜受害者。當祂在客西馬尼園,甚是孤獨憂傷,極其難過中祈禱時,祂最親近的門徒們卻睡著了。當他們醒來時,卻撇下耶穌獨自一人,他們以逃跑來躲避聖殿兵役的捉拿,膽怯得如同儒夫。猶大為了30塊銀錢,甚至以親吻為暗號出賣他(這本是人類愛意和關懷最親密的表達)。在經受十字架酷刑帶來的死亡以前,祂飽盡譏誚凌辱,就是連最後的一件衣服都被羅馬兵丁拈鬮瓜分。但是耶穌所經歷的最可怕的隔離和拒絕,卻是在祂最後的呼喊之中:「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

是的,痛苦與苦難的奧秘是難以測透的。我們會問:這究竟是為什麼?

以正確的理解來說,神對我們的愛以及人子所親身經歷的苦痛,這當中所蘊含的奧秘甚至更大。或許我們更須撫心自問:「為何祂竟願如此受苦?」

牧聲 – 陳靈光牧師 – 2020-05-03

  • Posted On May 1, 2020
  • Categorized In 牧聲

在感染大流行中持守信實

在這個感染大流行中,我們以及所愛之人的健康與安全一直是我們的首要關注和反應,這是理所當然的。像其他社會人士一樣,我們也遵守了政府關於社交隔離的規例,以防止病毒傳播。那麼我們還須作什麼呢?

我相信保羅在羅馬書8:28中所說的話:「……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儘管迄今為止,全球因新冠病已經有差不多23萬人死亡,當中的每個病逝者都應當深得同情,但這場災難仍可能帶來正面的結果。在這塲瘟疫大流行中,人的脆弱和對科學與科技的盲目信任的弊病中被充分顯露出來。在無數現存於野獸體內的病毒中,只需要有一種病毒變異而傳染人類,便足以使這個世界墮入深淵。如果不是因為神的憐憫,可能已有更多的病毒帶來感染的肆虐,這樣人類便早已被滅絕了。有一些跡象可以表明社會對這個觀念有所醒覺。根據「會席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資料,大部分美國人在疫情爆發期間自覺地去祈禱,當中包括有15%自認很少祈禱或從不祈禱的成人,以及四分之一曾表示自己不屬於任何宗教的人士。澳洲的聖公會也報告說,與發生大流行之前的實體崇拜相比,參加網上崇拜的人有大幅度的増加。

讓我們抓住這個疫情所提供的機會,與需要認識或回轉向神的人接觸。這些接觸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 與你所屬的會眾聯繫,特別是那些缺乏支持和/或在處在憂慮中的人, 鼓勵他們以鞏固他們的信心,並與他們祈禱及表達關懷。這是一個跨越我們平日朋友圈並了解和照顧其他兄弟姐妹的絕好機會。教會應該是一個彼此相愛的群體。
2. 與非基督徒的朋友和親戚接觸,並邀請他們參加我們的網上活動。此時他們可能較願意考慮屬靈的事情。
3. 與離開了教會的前會友或團契成員重新聯繫,並鼓勵他們參加我們的網上崇拜,並在日後參加其他網上的小組聚會。
4. 對貧困的人實踐基督徒應有的慈惠善工,無論他們是受經濟衝擊的會友,或是教會外有需要的社會低層人士。我們需要一些弟兄姊妹來領導這個事工。如果這是您的負擔,我很希望與您討論。
5. 祈求這感染大流盡快結束,並使世界經濟迅速復甦,以免更多的人陷入困苦當中。

即使我們現處隔離規限中,我們也應該信實地持守我們的呼召。 我們是被呼召成為一個被揀選的族類,有君尊的祭司,聖潔的國度,屬神的子民,以致於我們無論是否處在瘟疫橫行中,都盡力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