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 us: +61 2 9331 4459
FAX: +61 2 9360 6020

Monthly Archives : March 2021

Home»2021»March

牧聲 – 陳靈光牧師 – 2021-03-28

  • Posted On March 26, 2021
  • Categorized In 牧聲

彌迦書和復活節

我們主日的講道系列正講解《彌迦書》,而下周便是受難節和復活節了。你是否覺得難以把注意力分散在兩個不同的主題上? 我看到主奇妙美旨在當中, 因《彌迦書》的信息對了解復活節的信息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基礎。

彌迦一再重申聖潔的神兩方面的屬性:一方面是祂的慈愛與憐憫,另一方面是祂的公義與公平。由於祂子民的罪惡,將神兩方面的屬性陷入兩難之中:以色列和猶大幾十年來犯下滔天罪行而招致聖潔而公義的神之憤怒。神的公義需要衪按照祂自己的律法對子民進行嚴厲的懲治,“罪的公價就是死”。然而,祂的仁愛恩慈和立約之盟愛是無限的,絕不希望祂的子民滅亡。“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信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悔改的人之)1罪孽、過犯和罪惡,但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出34:6-7)祂應否按祂的公義判斷、嚴懲和責罰祂的百姓,或按祂的恩慈憐憫的屬性饒恕他們呢?如何解决這兩難之局?在彌迦時代,神通過先知向以色列和猶大宣布審判,分別是被亞述和巴比倫兩強大帝國的入侵和擄掠。但是,當祂宣判之後,祂也立刻安慰並應許將來復興這些悖逆橫梗之民。這叫我們想起了一個滿有愛心的父母需管教一個頑固任性的年輕人之情境。為着子女的益處,所做的錯事須嚴厲懲罰。然而,當孩子處於被責罰之痛苦時,在父母的心也承著更大的切膚之痛。父母在忍痛不可收回懲罰中,也忍不住安慰和鼓勵孩子。

這就是復活節的主要信息。聖潔的神必須徹底地和公義地對付我們的罪惡。在神的眼中,罪惡的嚴重性在基督必須代替我們付出的捨身巨大代價中得以體現:無罪、完美的宇宙創造者被有罪的人侮辱,嘲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並經歷肉體和靈性上的死亡。神是無限慈悲的,祂賜下祂的獨生子給我們,就是三一神的第二位格,接受了本來我們當得的懲罰,使我們免於永死,反之得到永生。基督的復活表明這代贖的工作已經完成(“成了”)。歷史上最大的交易完成了:我們的罪和懲罰換取了基督在神面前的公義。

禱告:我們滿有恩典,慈悲,公義,和公正的天父,我們讚美袮,袮永遠不改變。在彌迦時代袮對子民所表現的仁愛恩慈,今天藉着袮受苦的僕人,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這奇妙的大愛也臨到我們身上。我們祈求您賜予我們力量,藉著作基督的真門徒去活出我們的新生命,來回應袮奇異的恩典。

1作者為解釋含意所增添

牧聲 – 蔡沛良牧師 – 2021-03-21

  • Posted On March 19, 2021
  • Categorized In 牧聲

高EQ的靈命(一)

一天晚上,當彼德獨個兒在睡房看書,他的太太潔利入到睡房,然後跟彼德說:「我想我仍是單身的話,會比嫁給你更快樂。我愛你,但是我拒絕再過這樣的生活,我已經等了… ,我嘗試和你談,但你沒有聆聽。我無法改變你,那是你的決定,但我要繼續好好地活。」潔利語氣堅定地說:「哦!順便一提,那間你牧養的教會?我決定要離開,你的帶領不值得我跟隨下去。」

以上的對話的確真實地發生了。彼德雖是美國紐約市一所多元文化大型教會的創會牧師,但他的經歷卻是很多信徒家庭的寫照。這種雙面人(在外受人景仰,在内一塌糊塗)的生活促使彼德正視其問題。撫心自問之後,他發現問題的癥結不是不著重查經,不是缺乏小組的生活,不是不看重聖靈和禱告的大能,不是輕看敬拜的重要,不是疏懶於社會關壞的工作,不是忽略了屬靈爭戰的層面,也不是輕忽了基督使人成聖的恩典。

經過多年的反省及學習後,彼德及潔利現在一同帶領「高情商的門徒訓練事工」(情商是指情感控制的能力)。在《培養高情商的靈命》一書中,彼德提及上帝是照著祂的形像造人(創世記1:27),讓人擁有身體、靈性、情感、智力和社交的層面。他發現在一般教會的情況内,較容易忽略的是「情感」這部份,導致很多信徒過著雙面人的生活。這些人在工作的環境中雖然可以能幹地完成所託,或在事奉的處境中忠心地為主擺上,但面對人際關係的衝突時,往往變成懦弱怕事,或憤怒難當,沒有能力成熟地處理人與人的矛盾,以及疏解積壓在自己內心的沮喪、消極和怨憤。

你是一個高情商的人嗎?在你個人成長或靈命培育的環境中,有否忽略「情感」這部份?這對你有甚麼影響或幫助?容我們下回再談。

牧聲 – 蔡小麗傳道 – 2021-03-14

  • Posted On March 13, 2021
  • Categorized In 牧聲

我們經常聽到我們活在一個世俗化世界中,而它的核心價值是與聖經的教導不同。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它如何限制了基督化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一個例子。上個月維多利亞省通過《改變或壓制行為禁止法案》。那是禁止試圖改變或壓制一個人的性取向或性別認同的行為。因此,即使在孩子的同意下,維省的父母如果在上述情況下為孩子祈禱或作輔導,也有可能觸犯法例。該法案的目的是“進一步促進和保護《人權與責任憲章》規定的權利”。而這個法案的範圍也延伸到醫學、治療和宗教的場所。

這對個人權利的保護看上去是公正的。但它違背了以正確方式教養孩童的聖經原則(箴言22:6)。而且如果我們是在維省的一個信仰群體,我們將很難按照聖經的教導與面對這樣掙扎的人同行,而又同時遵守以上新的法案。這世界很少尊重我們的價值觀和使命。

現在彌迦書的講道系列讓我們看到神的視野和衪對那個時代的政治和宗教制度的責備。讓我們來反思一下當今時代的體系,看看它們與神想我們生活的方式距離有多遠。

牧聲 – 王琰 – 2021-03-07

  • Posted On March 5, 2021
  • Categorized In 牧聲

直接和間接的賜福

很多事物都有直接和間接之分。神的賜福,有時也可以按著直接和間接來理解。直接的賜福,包括神賞賜給我們的工作和財富,家庭的幸福,學業的成就,事工的順利等等,這樣的恩典一眼就可以看明白,我們也歡喜快樂地為此感恩。間接的賜福,一時可能不能明白,表面看起來平淡無奇甚至波折連連,但是神的恩典仍然藏在其中。這包括危難中神的保守看顧,挫折打擊中神的憐憫帶領。這些間接的賜福,有時候帶來比直接的更大的蒙恩,因為它們促使我們更加尋求、認識神,操練真實的信心。信心不是建立在一帆風順的完美境遇上,信心是對神的認識上有關,並要建立在神的話語和作為之上。

因為疫情緣故,留在澳洲的海外留學生大幅減少。今年二月,新南威爾士大學開學,並且開放迎新週。校園社團的學生同工們都很掙扎,國境都不開放,沒有什麼留學生進來,我們還要去擺攤位,宣傳我們的聖經學習社團嗎?然而神啟示我們,設攤宣傳,是我們的本份,有沒有新同學來,是神的工作。感謝神,在三天的迎新周裡,我們仍然接觸到了新的海外留學生,週五的迎新活動也有新同學參加。更重要的是,學生同工們得到成長,雖然面對挑戰和壓力,大家卻更積極盼望能在校園繼續傳福音,並且知道一切都需要仰賴神。另外,那些已經回國的學生們開始參與當地教會,在信仰上追求,給大家帶來很多的安慰和鼓勵。神的國度會繼續擴展,我們的事工不過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

遇到挑戰以後,我們或許才發現,原來我們的信心,可能比芥菜種還小,但是神有憐憫和旨意,衪會藉著這微小的信心來做事,並且在這過程中,促使我們的信心和對神的見識成長,這才是神更深的賜福。今天,有什麼事情挑戰你的信心嗎?帶到神的面前來,看看衪是不是有更深的賜福和眼界要賜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