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 us: +61 2 9331 4459
FAX: +61 2 9360 6020

Monthly Archives : February 2022

Home»2022»February

牧聲 – 蔡沛良牧師 – 2022-02-27

  • Posted On February 26, 2022
  • Categorized In 牧聲

神的國與靈命成長 (四)

從之前幾篇文章,我們看到,信主的人對屬靈生命的追求,是基於我們是神國子民這個事實。在路加福音6:43-49,耶穌提出,神國子民所要培養的,是內心的純正和清潔,因爲好樹自然會結好果子。而要培養出神國子民的特質,我們便需要有一些能夠更新轉化我們內心的練習,一般稱之為屬靈操練。

屬靈操練就像我們的飲食習慣一樣。若缺乏均衡的飲食習慣,如:只吃高膽固醇的食物,但又缺少運動,我們都知道這容易使人養成「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同樣道理,如果屬靈操練不夠均衡,亦會導致屬靈生命失衡的情況出現。因此,我們需要不同的屬靈操練或習慣,好讓我們的生命吸取全面的養分。

傅士德在《靈命操練禮讚》提出三大類的屬靈操練,包括:「內在操練」、「外在操練」及「團體操練」。而他的啟蒙導師魏樂德,則在其《靈性操練真諦》一書提出了兩大類,包括「捨棄性操練」,如:獨處、安靜、禁食、簡樸、奉獻;「連結性操練」,如:研讀、敬拜、服事、禱告、團契。

我較喜歡魏樂德所提倡的,因爲捨棄性的操練,幫助我們對付「任意妄爲」的罪或傾向(羅7:19下);連結性的操練則有助我們處理「輕忽疏懶」的罪(羅7:19上)。這是一個有進有退,有攻有守的進路。

然而,不同的人會偏愛某些屬靈操練,卻避免另外一些。重點是我們需要學習不同的屬靈操練,好讓我們有均衡的屬靈養分,叫我們「與神的性情有分」(彼後1:4)。盼望在新的一年,我們一同在靈命上有所長進。

牧聲 – 陳靈光牧師 – 2022-02-20

  • Posted On February 19, 2022
  • Categorized In 牧聲

真正的自由

由反疫苗接種和反封鎖的貨車司機領導之示威使加拿大首都被堵塞以至該市癱瘓了近3周。這所謂「自由車隊」在世界多個國家引發了類似的示威活動,包括澳大利亞在內。他們的口號是爭取自由,違抗必須接受新冠疫苗的條例及封城規則。

自由也許是最重要的人權,在歷史上有許多使人激昂的自由革命和運動出現可見一班。然而,重要的是我們要了解什麼是真正的自由。隨著個人主義、放縱慾念和脫離群體的文化的增長(後者尤其受到我們日夕加增地沉溺在互聯網上的虛擬世界消閒所影響),自由的概念越來越被認為是能夠隨時隨地做任何想做的事情。這種自由在任何群體中顯然都是不可行的,因為一個人的行為可能影響他人的自由和福祉。另一個重要問題是,社會是否應該允許人們有自由自我摧毀,例如沉溺於毒品,賭博成癮等惡習之中。顧及個人自由與社會和人類的福祉的平衡點在哪裡?

鑒於這個社會難題,我們要讚美主賜給祂子民真正自由的概念。 耶穌說:「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翰福音 8:36)基督怎樣使我們得自由?你和我因信主都:

1. 從罪的奴役和罪疚感中得著釋放
2. 從害怕, 擔心, 焦慮, 不安和膽怯得解脫
3. 有自由成為主叫我們成為的人, 因而享受豐盛生命
4. 有自由藉祂提供的力量去愛主和鄰舍
5. 有自由遵行祂的旨意, 成為基督的身體, 分擔祂救贖萬物萬民的使命。

聖經所教導的自由並沒有給我們一個讓我們為所欲為的許可證,因為我們仍然有殘餘的老我罪性在生命中。其中一些慾望對自我和社會都是有破壞性的,且不榮耀神。事實上,保羅說: 「現今,你們既從罪裡得了釋放,作了神的奴僕…」(羅6:22)。「神的奴僕」 聽起來好像沒有自由,是嗎?保羅用奴隸的比喻來強調順服主人的重要性。神不是一個剝削和虐待奴僕的殘忍主人,而是一個將奴隸從重負債務和死亡的絕望困境中救贖出來,並接受他進入自己的家庭成為家庭的成員的主人。我們需要信任和順服我們的主人才能有真正自由。這種自由確實需要捨己,因為我們仍然需要擺脫舊我的罪性。我們知道這是成聖的道路。在這條路上,我們需要一些「規則」來指導我們怎樣生活。基督賜給我們兩條偉大的誡命,愛神及愛他人, 不是要約束我們,而是要成全我們。的確,我們不能通過守律法而得救,但是既然蒙恩得救了,我們就須活出一個已得蒙救贖的人應有的生命,藉遵守祂的誡命來表達對主的愛(約14:15)。當我們生活在神的界限之內時,我們才有真正的自由,就像火車只有在固定的軌道上走時才能安全有效地發生它的功能一樣。

牧聲 – 蔡小麗傳道 – 2022-02-13

  • Posted On February 11, 2022
  • Categorized In 牧聲

農曆新年的正月十五還未過,所以向大家恭祝虎年快樂,依然不算太遲。

在疫情的時代,我們是根據什麼情況和因素來決定是否進行實體或在線的團契、查經班或敬拜呢?我們的考慮是否會取決於政府的管制、我們的健康和與我們同住的其他人的健康、新冠感染人數或我們安排好的事項(例如身體檢測或探望弱勢群體)?

無論我們做什麼決定,願這些決定都是基於愛的原則——愛神和愛他人。雖然 Omicron 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我們應該保持警惕,但不要被可能被感染的機會而嚇怕,“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後1:7)。

請彼此代禱,當我們做出這些決定時,讓我們活出我們的信仰,以至我們會因彼此的信心而同得鼓勵。

也請為中國的信徒祈禱,因為他們在這個不確定的時期也必須做相似的選擇。從下個月起,中國政府將會對在線的聯繫有新的監管措施。擁有許可證的宗教團體可以在互聯網上發布宗教內容。換句話說,擁有許可證的基督教組織可以發布基督教詩歌、查經和主日學的資料、證道和其他分享或舉辦在線會議。個人或未經許可的機構並不准許如此做或轉發內容。而家庭教會是在官方的系統之外,所以沒有資格申請許可證。對於許多信徒來說,這將意味著一個習慣上的重大改變,因為使用互聯網作為一種有效的聯繫方式已成為常態。這些措施的影響是廣范的。

作為在基督裡的一個身體,讓我們為這地方和遠方的信徒祈禱,為我們在考慮到各自獨特的情況做出決定時,也可活出我們的生命。

牧聲 – 王琰傳道 – 2022-02-06

  • Posted On February 4, 2022
  • Categorized In 牧聲

剛剛過去的這一周適逢中國農曆新年,在海外生活的弟兄姐妹,不比在華人聚集的亞洲地區過年那麼熱鬧,又因為悉尼的疫情嚴重,聚會和慶祝活動減少很多。即便如此,大多數的弟兄姐妹仍然以各種方式來祝賀農曆新年,或許是約幾個朋友一起吃飯糰聚;或者通過網絡觀看中國的春節晚會;抑或在社交平台上互相發送“拜年”的訊息,祝福彼此平安。 “拜年”說起來只是講幾句恭敬祝福的話,但是在這個季節說這些話,仍然會讓人覺得意義不同。同樣,除夕之夜的年夜飯,人們期待和享受的也不僅僅是一頓豐盛的美餐,而是一家人或一群朋友聚在一起辭舊迎新的美好氣氛。吃年夜飯,發送拜年訊息,成為一種慶祝中國新年的“儀式”,這樣的“儀式感”帶給人莊重,有意義的生活感受。

雖然有時候,人們會覺得“儀式”沒有那麼重要,但是“儀式”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好處的。 “儀式”幫助我們把某個日子或某個時刻分別出來,在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中增加一些特殊的生活體驗。

在我們的信仰生活中有不少的儀式。最熟悉的,莫過於主日的崇拜。在星期天的某段時間裡,信徒們一起聚集,通過詩歌,讀經,證道等活動來敬拜神。我們教會有不同語言,不同時間段的主日崇拜,每個崇拜,都有一定的禮儀。其實再自由的敬拜,也是有一些儀式的,沒有禮儀,恐怕就不能稱為敬拜了。因著主日崇拜,屬神兒女以一個群體的方式,表達對於神的尊崇,也培養對神的敬畏和愛慕。每一次崇拜,都提醒我們,作為一群屬於天國的子民,我們是從這世界上被分別出來的。主日崇拜,是基督徒生活中一個重要的儀式,它值得我們以認真的態度對待,若過年的儀式帶給我們歡喜和期盼,主日崇拜的禮儀則更帶給我們心靈深處敬拜神的滿足。讓我們無論在實體,還是通過網絡,都認認真真實踐這一個敬拜神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