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 us: +61 2 9331 4459
FAX: +61 2 9360 6020

Authorcpcm2014

Home»Articles Posted by cpcm2014

牧聲 – 王春毅長老 – 2015-06-28

  • Posted On June 28, 2015
  • Categorized In 牧聲

你曾經感受過在十字路口,要決定走哪個方向的時候嗎?哪份工作?哪個生命伴侶?哪個職業?孩子上哪間學校?在CPC做什麼侍奉?你是否覺得有時很難做決定?似乎知道神在你生命中的旨意很難?我意識到我也一直有這個問題。

不管我年齡有多大,我對遵循祂的旨意一直都有掙扎。我意識到這並不是只是年輕人的困惑,我們要終身追隨神,從而留在祂計畫的中心,過順服神的生活。那你怎樣才知道神在你生命中的旨意呢?有些方法我覺得很有幫助。

你需要與神同行。我相信如果你對於知道祂對於你生命的計畫有興趣的話,你必須學習與神同行。你需要和祂建立起關係。基督教是有關關係的,而不只是宗教。所以你必須花時間在主的話語上,在禱告上,在參與教會與小組查經上和我們的主建立起關係。

你需要真誠地尋求神的旨意。很多次當我們在尋求神的旨意的時候,我們其實想要跟神說的是,「OK,神,這是我想要做的事情,現在我需要你批准,好嗎?」在神開始向你展現祂對你的旨意時,你必須致力於去做祂想要你做的任何事。你要尋找基督徒密友,聽你分享了解,為你禱告。你必須要知道神給你的恩賜並使用這些恩賜去侍奉祂。記住,祂為你預備了特別的角色。

你需要聽從聖靈。你需要禱告並安靜地聽祂的聲音。在詩篇37章第7節,作者寫到,「你當默然依靠耶和華,耐心等候祂。」 當你在等候祂時,你耐心嗎?你在聆聽嗎?

你也需要聽從你內心的聲音。我想到詩篇34章第4-5節,「又要以耶和華為樂,祂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當將你的事交托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我愛這節經文,因為它提醒我,當我與神同行時,祂會讓我做許多我真的很愛做的,很酷的事情!當你與祂非常親近時,祂開始塑造你的願望,從而你就想要做祂已經呼召你要做的事情。

最後,你需要明白環境,正如神會開門和關門來引導你。神經常通過用明顯的方式排列環境來清晰地顯示祂對我們生命的計畫。

下次當你開始思考神對你生命的計畫時,我鼓勵你思索以上的這些建議。用這些建議來深入尋找祂的計畫。當你熱切地尋求祂的旨意時,你一定會找到它。最重要的是… 禱告並信靠耶和華,祂必引領你。記住箴言地3章第5-6節,「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依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

牧聲 – 蔡小麗 – 2015-06-21

  • Posted On June 27, 2015
  • Categorized In 牧聲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馬書12:15) 參與及慶祝一個喜慶的場合是頗容易的。上個月我們教會高高興興地舉辦了一百二十二週年堂慶。 然而,我們如何與經歷哀傷的人同行呢?

我們的週刊一直有一個專欄。它列出了那些願意分享自己在病痛中、有需要的弟兄姐妹。最近也有一些年輕人出現在這個名單裡。畢竟年輕人也不能對疾病免疫。

我提議用以下的方法去陪伴在我們群體中有需要的弟兄姐妹。

表達關心 – 對有需要的弟兄姐妹或他們的家庭,我們表達關心是比什麼都不說好很多。這表露出我們對他們的關心。通過交談,我們也能多了解和認同他們在病痛中所遇到的難處。記得當我們自己或所愛的人身體不適時,除非完全康復了,否則我們也不能完全放心。

向神禱告 – 最近三個講道,都是集中在耶穌的禱告上,這也提醒我們禱告的重要。通過禱告,我們可以肯定在神裡的信心 - 神會看顧困苦中的弟兄姐妹。當我們用禱告表達出他們的需要時,我們就能更深一層地體會到他們的需要。

加以行動 – 對於患者並照顧患者的人來說,疾病除了對他們的身心有影響外,他的家庭其實也有其它很多需要。我們可以幫助有需要的家庭做些家常便飯,幫忙接送去醫院,或者照顧小孩。 讓我們成為一個不但善於歡慶,並且能與有需要的弟兄姐妹同行的教會。

牧聲 – 何志忠牧師 – 2015-06-14

  • Posted On June 27, 2015
  • Categorized In 牧聲

美國海軍海獅特工隊曾有這樣的一句話(聞說):要在不舒適中悠然自得。我想這也許適用於現今基督徒在兩個階段交替間的生活中 – 就是我們作為擁有天國國籍的人,卻仍要生活在現今的世代裏。我們也要在不舒適中悠然自得。

上星期,我們讀到耶穌基督怎樣為祂的門徒受保護和成聖的禱告。我想這兩件事正可反映出,我們現今作為基督徒,既是天國子民卻活在世上,所面對的張力。

首先,成聖。耶穌把自己從世上分別出來去面對將要來臨的死亡,好使我們能夠從世界被分別出來而歸服神。祂為我們祈求,使我們可以(成聖)成為與我們在祂裡面的身份名實相乎的人(成聖),即我們雖活在世上,卻不屬世界,正如主耶穌不屬世界一樣。

世界會意圖迷惑我們 – 用屬世的慾念引誘我們,從而使我們與世界同化,再不能與之分別。有見及此,主耶穌就在離世之前為我們能成聖而禱告。

第二,我們得保護。如果我們不受世界所迷惑,不與世界認同,那麼世界就會因我們得著神的道因而不迎合世界而憎恨我們。我們若不跟從這世界,他們就會攻擊我們,好像他們從前攻擊耶穌一樣。所以主耶穌就為我們受保護而禱告。

而神的教會,要存在於現今叛逆的世代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們就要在不舒適中悠然自得,因為我們要堅定地與世界不同,才能彰顯那位為了我們不惜犧牲祂的獨生子,換取我們的永生的神。

牧聲 – 高大衛牧師 – 2015-06-07

  • Posted On June 27, 2015
  • Categorized In 牧聲

在我最近一次去馬來西亞,有人邀請我講解羅馬書13:1-7有關基督徒對統治者該持的態度。聖經明確指出所有的「當權者」的權柄,如政府,都源出於至高無上的權威,亦即是神自己,是神去建立和容許他們去行使權力。

對於基督徒而言,國家的權力範圍是有限的,正如摩西的母親,埃及的接生婆,但以理,門徒及主耶穌,我們都會恭敬地順服於國家權力下,除非國家的管治超越了上帝所設定的界限,他們就以「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徒5:29)。

或者,現時有許多關乎我們應否順服政府之議題都具「爭議性」,但更改婚姻法的建議就不應是其一。婚姻法於1961年所立,於2004年修訂,其中定義婚姻為「一男一女,於自願開始,共同生活而構成的結合,這關係是排除了其他人介入的」。

這正是創世紀2:24的一個非常好的反映,「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主耶穌在馬太福音19:5-6中肯定婚姻的定義,「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兩個人,乃是一體的了。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

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7章所提到有關婚姻的每一方面,都是建基於一男和一女的。有些人可能會說,這只是保羅一個人的寫作。但切記,正如耶穌的復活宣告了祂是神(羅馬書1:4),耶穌的復活也確認了保羅是祂真正的使徒。(加拉太書1:1)。

同性婚姻的討論不會就此消失,我懷疑一日婚姻法未獲修改,我們的政客亦會一直討論下去。修改婚姻法會帶來一連串的問題,它將無法促進更美滿的家庭生活,孩子將被剝奪受到一父一母照顧的權利,代母情況將變得更加普遍;同時,持相反立場的人將會被社會所指責,就因他們持守道德信念,相信同性戀不符合神的旨意,他們將可以被指控為恐同。

愛爾蘭共和國最近公投,結果為大多數人支持同性婚姻,這並不等於我們國家的領導人都需要毫無疑問地遵循這壞榜樣。一般人會質問,在一個對我們社會將造成本質性改變的議題上,為何人們不能以公投表達自己的想法?

長老宗的教會和國家委員會已經討論過這個問題。我們的政治領導人需要面對的現實是,婚姻法的重新定義將被許多基督徒視為冒犯上帝至高無上的權威,並會導致執行及操作這條法案的證婚人大幅減少。

或者我們沒有人曾想過,在我們這一代人的生活中,我們必須與使徒一樣,堅定地宣告:「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

牧聲 – 蔡心平牧師 – 2015-05-31

  • Posted On June 27, 2015
  • Categorized In 牧聲

在復活節農展會裡,對我來說最特別的是飛禽館。在那麼多的動物中,唯有年幼的公雞會故意望著你的眼睛。他會把頭和喙抬高起來,好像在對你說 “看著我,我在清晨啼叫時可以把太陽喚醒起來。” 牲畜感到驕傲可能尚有藉口,但人類卻不能如此。

在今日華人長老會的122年堂慶中,看到過去和今天所取得的成果,我們沒有任何人可以望著他人的眼睛說,這全部都是教會成員多年共同努力之功績。

但在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簡單地說,所有人類的努力都是徒然的。事實上,每一個解釋神話語的用字,每一份鼓勵的表達,紀律的維持,輔導的提供,努力的使用各人的恩賜,都對建立教會有所貢獻。這麼多年來,上帝不斷的在人們裡面動工,使他們能夠在外行出了衪的計畫。

我在皇家亞爾法皇子醫院接受院牧訓練時,遇見了一位年輕的外科醫生,他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他說 “我每一次在手術之前都會向神禱告,把我一切所學到的技術獻給神。是神把生命灌注病患者身體之內。我的工作只是判斷病由,並使用我受的訓練和練習,盡我所能來糾正問題。上帝在內工作,而我就是把祂的工作實踐出來。”

這就是我們今年週年堂慶慶祝的原則,“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立比書 2:13)我們是基督的同工。基督在內中工作,而我就採取行動,外在實踐衪的計畫。如果上帝沒有在裡面工作,我完全無法行出他的計畫來。

通過福音,以及人的悔改和對基督的信心,上帝藉聖靈在我們身上工作,使我們知罪,並深信聖經的真理,即基督為我們的罪而死,並且復活,使我們可以活出新生命。信徒就可以把握著這一點,並開始把這真理實踐出來。實踐出來就叫服從,也就是以愛神來回應神的愛。

主耶穌說,“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約翰福音14:15)

第一個責任就是愛神,享受衪藉聖靈與我們的同在,我們便自然而然會做出衪準備給我們做的事。

就拿熱情好客來打個比方。神不會給我們從天上掉下一列名單叫我們請客。這是我們的責任,藉觀察列出名單,並執行出來。

再拿奉獻來打個比方。如果上帝賜給我們經濟穩妥,給我們有能力奉獻,那就是我們的責任來安排適量及恆常的奉獻。按照主所賜的,我們釐定奉獻的數量。

在這裏,神的話語中有兩者的平衡。如果我們忘記了這兩個真理其中之一 “神在內工作”和“你在外實踐”,我們的基督徒生活就會無樂趣及不平衡。

年輕的鞋匠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問一位教會領袖,他應不應該到印度作一個傳教士。教會的領袖說,“年輕人,坐下。當上帝決定使不信者回轉,祂自己會做,不需要你和我作甚麼。你不用太在乎需不需要去的決定。”根據這種論調,人即使沒有回應衪的愛,上帝也會自辦一切,是一個完全垂耳片面的答案。幸好,威廉克理沒有偏聽這位教會領袖的話。他說 “我要為神實踐。我要去印度。我的責任是採取行動。我一定要去。”

但如果我們走到另一極端,嘗試要做一切,將一切承擔在我們自己的身上,好像一切都在乎我們,不先仰望神在我們和別人身上工作,我們便會停止愛神和與祂交談。我們也會停止請求衪預備我們和其他人為祂所用。我們心靈會漸漸的冷淡起來;然而責任的重擔也會把我們壓倒地上。

在這 CPC週年堂慶,我們讚美和感謝上帝的愛,上帝過去122 年工作,通過福音呼籲人們聚集在 CPC Surry Hills。從 Carrington街,The Rocks,Goulburn街兩個地點,然後在Foster街,再搬到 Campbell街,然後最終來到這裡 Crown & Albion街交界處。正像詩人所說,“我拿甚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我要在他眾民面前向耶和華還我的願。”(詩篇 116:12-14)願主耶穌繼續在我們心裡運行,引導我們立志行事,好叫我們成就衪的美意。

牧聲 – 高大衛牧師 – 2015-05-24

  • Posted On June 27, 2015
  • Categorized In 牧聲

臨終之時

當我們面臨死亡的時候,會感到恐懼是自然的。畢竟我們沒一個人曾經歷死亡,因為人只死一次。死亡像是永久的,把我們與所愛的一切割離。

恐懼只能被愛來平息。約翰說,當我們在面對審判時:“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約翰一書 4:18)。

人類的愛通常能取代恐懼 - 當兒女面對危險時,父母對兒女的愛能輕易地勝過父母自己一些的恐懼。 認識和信靠上帝的愛,總是可以消除我們的恐懼,但無知卻會加深恐懼。

面對死亡,基督徒有兩個常見的問題。我會在這段討論第一個問題,下迴解答第二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 - 在死亡的那一剎那間,當我離開所熟悉的一切,我所意識到的會是什麼?

世俗主義者相信,死後是完全沒有知覺的。而信徒相信耶穌復活的事實是證明死後有生命。因我“在基督裡”, 憑著信心,我相信衪死亡的經歷將會是我的經歷。

我不相信煉獄,就是死亡後的一個停車站/中斷點,是讓人還沒有進天堂前淨化自己。我也不相信靈魂的昏睡,就是信徒進入昏迷,直到耶穌的再臨。聖經說,當死亡的時候,主耶穌自己會引導信徒進入神臨在的意識中(詩篇23:4 )。

主耶穌祈禱我們將與衪同在(約翰福音17:24 )。衪已升天了(使徒行傳1:11; 希伯來書9:24 )。

死亡後,信徒的靈魂將與耶穌同在,“離開身體與主同住”(哥林多後書 5:8)。對保羅來說,離開代表著“與基督同在”(腓立比書1:23 ),“這是好得無比的”。

我們要互相鼓勵,並不斷彼此提醒,耶穌給我們帶來的極大盼望那,“已經在耶穌裡睡了的人,神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帖撒羅尼迦前書4:13 -16)。

保羅這位傳講盼望的使徒要我們知道,當我們還是與神為敵時,上帝既作了極大的事,就是使我們與衪復和。那麼現在祂一定會作較之為小的事,就是拯救已有兒子名份的我們(9-11)。這盼望鞏固我們基督徒的生命, “因盼望.. 所存的忍耐”(帖撒羅尼迦前書1:3)

能服侍在臨終之時的基督徒是我們的榮幸,使他們確信,

  • 眼睛未曾看見,
  • 耳朵未曾聽見,
  • 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 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 (以賽亞書64:4 ; 哥林多前書2:9)

離開身體,就與主同在。

牧聲 – 蔡心平牧師 – 2015-05-17

  • Posted On June 27, 2015
  • Categorized In 牧聲

從列王紀下我們可以學到一些功課。

當時在以色列地發生了飢荒(列王紀下4:38)。這飢荒很有可能是神對以色列的審判。飢荒總是代表上帝在審判以色列嗎?不是。然而在列王紀下,上帝給以色列一套基於立約的詳盡期望,使他們得知,他們對上帝應有的責任。通過先知他們清楚知道,這約所帶來的祝福和詛咒全關乎於他們與神的關係。

飢荒只是上帝對以色列的不忠之的其中一種審判而已。(利未記26: 20,26; 申命記28:38-40; 阿摩司書4:6)。在以利沙年代,有證據顯示以色列是在苦難當中,並某程度上在承受著神的審判。

因此,在以利沙年代的信徒也被捲入了這審判中。他們包括先知和那些在列王記下四章裡所提到的人。先知的兒子和兩名婦人都是當時這不忠的民族中“真教會”的一份子。然而,他們並沒有因此而豁免於以色列民所遭受到的飢荒。

這可能是我們今天需要知道的現實。今天,當天災突然臨到一個國家,如在瓦努阿圖和目前在尼泊爾的可怕災難,上帝的子民在那些國家都沒有特權獲得優先搶救。他們跟其他人同樣遭受到這災難。如果恐怖主義者入侵一個國家,並處死基督徒,正如在目前發生的事情,這個國家的所有教會共同感受到這困境和苦難,甚至成為這重擔的主要背負者。

基督徒沒有任何途徑或形式可以讓他們對痛苦免役。不過這些時候,甚至在面對死亡當中,他們可求上帝伸出祂的手支撐著他們,讓他們在聖靈的大能裡仍然充滿希望。衪的承諾並不是說我們不會遇上苦難,而是祂會在苦難當中幫助我們撐下去。祂的承諾是要與我們同在,祂永遠不會離棄我們。 明白這道理,便可推動我們為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代禱。

我懇請我們都將在5月27日晚上7時半舉行的祈禱月會放在首要位置。這是我們能支持這些信徒最有意義和最有效的方法(帖後3:1-3)。

牧聲 – 蔡小麗 – 2015-05-10

  • Posted On June 27, 2015
  • Categorized In 牧聲

我們最注重的是什麼事情?

學業或工作必然佔頭三甲的位置。它消耗了我們很多時間和精力。不論是職場或學業,都比以前競爭大了很多。

另一方面,我們也非常關注家庭和兒女的幸福。我們希望能供給他們舒適的家園和良好的教育。這些事情也花費我們許多的資源和力量。

當我們年紀漸老,健康成為很重要。運動和健康的飲食是必然的追求,而這些幫助我們健壯和長壽。

最近,我和一位以前中學的朋友見面,她已病重了。這令我反省到什麼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我的朋友只關心過每天,這是與疾病爭鬥的生活。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馬太福音 6:25)

當一個暴風雨臨到,它會去除所有非必需的。我們的追求和我們的憂慮何時能幫助過我們呢? 耶穌鼓勵我們「先求衪的國和衪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我們了。」就算在風平浪靜的時候,讓我們也學習多些信靠神吧。

牧聲 – 何志忠牧師 – 2015-05-03

  • Posted On June 27, 2015
  • Categorized In 牧聲

父母為我和姊姊起名時,他們顧及我們的名字是否有諧音,會容易被人塗改,而使我們遭嘲弄。每位父母都會如此考慮一番。

我們需要這樣字字斟酌,擔心用字被他人扭曲,真是令人痛心。政客和公關更為此費煞思量。每一篇新聞稿都要嚼字,著詞仔細思量,考慮遺詞用字可否給人誤解或束意曲解。結果,他們所發表的總是一篇篇言詞緊慎,內容減到最少,充滿修飾詞語的文稿。

這種現象只有在人與人之間關係不和諧時才會出現。

反之,若人與人融洽相處,自可暢所欲言,雖仍應常為對方著想,但毋須常存介心說話。與神的聖潔子民相交是何其美好,誠如歌羅西書三章十二至十四節所說:「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盼望我們在享受神所賜的愛與寬恕之餘,也將此愛與寬恕延伸於他人,在我們當中建立可憑愛心自由地說誠實話的氣氛。

牧聲 – 陳靈光牧師 – 2015-04-26

  • Posted On June 27, 2015
  • Categorized In 牧聲

有一次,在本會的一屆洗禮班上,老師問了將要受洗的人一個問題:如果有人用槍指著你,並告訴你除非你否認耶穌基督,不然就槍斃你,你會怎麼做?

有人認為這個問題非常離譜,有點殘忍,存無必要的挑釁性,甚至覺得受冒犯。事因這情況離現實澳大利亞的生活好像風馬牛不相及。然而最近的國際事件卻顯明了,世上很多基督徒不得不天天面對這種試煉。

在4月2日早晨,來自伊斯蘭極端組織索馬里青年黨的恐佈份子襲擊了肯雅的Garissa大學,在校園裡殺戮了148名基督徒學生。

本月,非洲的「伊斯蘭國」附屬機構發佈了2個視頻。一個顯示了在利比亞,恐佈份子把21名埃及基督徒斬首,另外一個視屏顯示了2組艾薩俄比亞基督徒被殺,因為他們拒絕皈依伊斯蘭教,一組15人被斬首,另一組約相同數目的人被槍斃。

主警告我們: 「…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 」 (約翰福音15:19-21) 「…並且時候將到,凡殺你們的就以為是事奉神。」 (約翰福音16:3)。

這個預言,對於在中東、非洲和許多穆斯林國家的基督徒,我們的弟兄姊妹來說,已經成為每天要面對的事實了。為什麼我們在澳大利亞的信徒能倖免?我們事實上真能倖免嗎?

在如澳大利亞的富裕國家裡,我們面對著一個偽裝著不太可怕模樣的敵人,它甚至在表面上是歡愉友善的,但是它卻具有極大的殺傷力,大大超過「伊斯蘭國」。它就是物質主義。它不是把槍放在我們頭上,而是以甜言蜜語蠱惑我們放棄基督為我們的主,聳恿我們為自己而活。因為它容許我們保留一個虔誠基督徒的假面具和受人尊敬的外表,很多信徒就自欺欺人地甘心就範。抵制它並與他鬥爭就可能會要面對心靈與生活上的困難和「逼迫」。但是如果我們屈服,不與它鬥爭,就沒有逼迫,就如主說: 「世界必愛屬自己的」; 安逸的生活就欣然繼續,但要小心:正真的生命卻漸漸枯乾。

耶穌警告「…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太10:28) 請迫切地為世界各地面臨肉身逼迫和巨大信仰試煉的弟兄姊妹們禱告。他們極需要我們的禱告支持。也要為我們自己禱告,能站穩立場並抵抗這個隱藏的敵人,它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書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