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 us: +61 2 9331 4459
FAX: +61 2 9360 6020

Category : 牧聲

Home»Archive by Category "牧聲"

牧聲 – 王琰傳道 – 2023-09-24

  • Posted On September 22, 2023
  • Categorized In 牧聲

過去數週,我休假回中國探親。因為疫情緣故,我已經有三年多的時間沒有回國了,再次見到家人朋友,親切欣喜之餘,也感嘆時間過得飛快,許多事情都不是我們能夠預料的。幾乎每次朋友在見面聊天的時候,都會聊起疫情期間的各種經歷,也會聊到這些經歷如何觸動人們開始從不同角度思考自己生活。本來,大家都是按部就班地過著自己的日子,對於未來也有各種計劃和安排。然而,一場疫情,徹底打破了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就我自己來說,也從來沒有想過,竟然要過了三年半的時間,才會重現回到家人朋友的身邊。我在國內的家人朋友們,大部分都還不是基督徒,一邊感嘆世事無常,一邊也對我的信仰有些好奇。然而同時,他們也有著自己對於信仰的解讀,譬如,宗教都是勸人為善的,是人的精神支柱,有信仰的人比較可靠一點,等等。有趣的是,雖然這種時候,我很想解釋信仰是什麼,卻發現大家並不關心也不期待我來解釋,只是沉浸在自己的理解和想像之中。我必須承認,能夠認識耶穌,仍然需要神親自在人心裡動工,神有祂的時間和計畫。可喜的是,我相信神正引導他們在尋求之中,疫情也好,世事無常也好,喚醒了人們心裡對於永恆的渴望。我有一個朋友,因為遭遇了親人的生死離別,她心裡的剛硬開始改變了,她開始承認,人是有靈魂的,神有可能是真的。我相信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我們都盼望所愛的親人朋友可以得到神的救恩。然而光是靠我們自己的智慧能力,是不能使人真正改變的,我們需要和神同工。神是聽禱告的神,祂也沒有停止祂的工作。讓我們繼續堅持不懈地禱告,在點點滴滴的生活細節中為他作見證,期待神成就他自己奇妙美好的作為。

牧聲 – 陳靈光牧師 – 2023-09-17

  • Posted On September 15, 2023
  • Categorized In 牧聲

基督徒對《原住民之音》[1] 公投的考慮

我撰寫此主題的目的有兩個:首先是分享一些關於在這次公投中投贊成或反對票的考慮;其次是鼓勵基督徒對重大社會問題進行討論,儘管這些問題已成為政治問題。在當今世界,幾乎所有重大公共事務都被政治化。既然我們被命令要成為世上的鹽和光,我們便不能也不應該迴避政治問題。一些基督徒誤解了「政教分離”含義,而避忌任何政治討論。糾正這誤解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看來,在決定是否支持《原住民之音 The Voice;以下簡稱「原音」》時需要考慮三方面,即:聖經原則、施政果效和黨派政治。

聖經原則:設立《原音》所聲稱的理由首先是承認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 (以下簡稱「原住民」)在社會的地位,並作為因以往英國殖民主義對他們所施的暴行與他們「和解」的重要一步。其次是永久建立政府與原住民協商的渠道,以改善他們的福祉,並為他們在澳大利亞的生活提供平等機會。這些都是符合聖經教訓,並是光明正大的用意。與澳大利亞平均水平相比,原住民目前的預期壽命相當短,生活水平也很低,這些差距應該隨著時間而縮小。毫無疑問,當移民將他們逐出原居地、殺害許多人並將西方生活方式及文化強加他們身上時,他們遭受了巨大的傷害。對我們在事發後數百年移民來澳的人來說,雖然我們並沒有參與最初殖民統治的罪行,我們現在是這個國家的一部分,也承繼了澳大利亞的歷史遺產,因此我們不能卸下尋找解決方的責任。{參見但以理承擔他祖先的罪孽之責任,儘管他個人並沒有參與犯那些罪。} 聖經原則是,當我們得罪他人時,我們需要尋求寬恕與和解。我們須愛他人,特別是那受我們剝奪的人。這當然也是聖經明確的教導。

施政果效:這些考慮因素涉及《原音》是否有助於建立良好的政制,包括其在實現既定目標方面的適當性和有效性。這些考慮屬於原則的實施,並非聖經直接處理的問題。我們須在考慮了不同意見和懇切祈禱後,用主賜的智慧去判斷並決定怎樣投票。

1.雖然考慮原住民過去和現在的困苦,以及建立永久協商途徑都是正面的,但對於在憲法上這樣做是否適當的和最好的處理方法有不少的爭議性。還有一個問題是,承認一個種族而不同樣承認其他種族是會加強或削弱國家的團結呢?

2.和解是一件好事,但對於與原住民和解所涉及的內容存在有不同的理解。歷史上發生的事情是無法挽回的。對於一些人來說,澳大利亞對原住民所欠的債是嚴重的,以至為了達到和解的目標,任何步驟都是值得採取,甚至沒有必要首先了解所涉及的內容。其他人則強烈認為,在不了解其涉及範圍的情況下不應做出承諾。

3.一些人認為《原音》是為和解向前邁出的堅實一步,為採取其他措施改善原住民的福祉鋪路。即使結果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實現,承認原住民身分帶着的象徵意義仍然至關重要。另一些人則認為《原音》只不過是門面功夫而已,沒有任何實用價值。一些原住民權利倡導者認為這被用作政府不切實為改善原住民的藉口。

黨派政治:《原音》是工黨所擁戴的,而反對黨所反對的。他們的立場可能源於他們的哲理和信念,但毫無疑問,還涉及黨派政治。作為基督徒,我們不應該讓這種政治影響我們的決定。讓我們勤奮思考如何通過禱告尋求主的指引來投票。

[1]將於 2023 年 10 月 14 日舉行全民投票,決定根據憲法建立一個代表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的諮詢體制,稱為《原住民之音》,就影響這些人的法律和政策向政府進行諮詢。

牧聲 – 蔡小麗傳道 – 2023-09-10

  • Posted On September 8, 2023
  • Categorized In 牧聲

在今天的講道中,我們將探討在羅馬書12章中, 怎樣教導耶穌的追隨者如何,作為一個由因信稱義的猶太人和外邦人組成的群體中,對神的慈悲作出回應。保羅在這章中的教導是弟兄要相親相愛的鼓勵。這讓我想起了一位長老會牧師的例子。

牧師分享了他在事奉中與女性長老並肩事奉的經歷。雖然女性長老的議題並不是福音核心的主要問題,但這並不是他所確信的。而當時引入女性長老職位的決定仍具有爭議性。您可以在以下英語播客中收聽他的分享,其中包括詳細的歷史回顧。https://www.pcnswwomen.org.au/podcast “How Did We Get There?”

在我們的宗派中,只設立男性長老職位的辯論已經持續超過70年。自2019年以來,這個議題一直在我們省的長老會全體大會的議程上。除了神學辯論外,這些討論和影響還涉及到我們的信仰傳統和一起敬拜的會眾。對於支持只有男性長老職位或支持有男女長老職位的領袖和會眾來說,在長期辯論中雙方都感到悲痛和不安。對我們宗派的和睦有很大影響。

對於支持設立男女長老的信徒來說,他們認為女性長老在建立長老會教會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尤其是在缺乏男性領導的情況下。他們擔憂女性信徒的參與和投入度的不足。

當我們之間存在不同觀點,作為長老會的成員,我們怎樣不虛假地相親相愛(羅馬書12:9-10)呢?讓我們一同禱告,為我們省內這個議題的持續討論,為所有長老會教會中持不同觀點的信徒在事工上能更深入的合作和我們宗派的合一祈禱。

牧聲 – 梁偉剛傳道 – 2023-09-03

  • Posted On September 1, 2023
  • Categorized In 牧聲

羅馬書真的是很有意思的書卷,我們很少機會能深入的看羅馬書。感恩這段時間,可以深入的再查考羅馬書。第5至第8章,保羅深入的了解了神的愛,這基督拯救我們的愛,是作為基督徒,一切愛的根源。保羅體會到,救贖的恩典,是如此白白的賜給我們,不是因為我們的行,也不是因為守律法,因為沒有人可以靠守律法稱義。一切都是恩典。再讀羅馬書,讓我重新思想,感受神的愛,是如何長闊高深。不是因為我做了什麼,也不是因為我能做什麼,所以,得救是在乎我怎樣了解神的愛。有了衪的愛,我最想的,是與神的同在。因為耶穌為我犧牲,而且復活,我信靠了主耶穌,我與父神,已經沒有罪的隔絕,最寶貴的就是能夠與神同在。

每天最好的時間,便是與神相處,與阿爸父神相處,與最了解自己內心的朋友一起,與我的個人輔導一起,與我的保惠師一起。通過靈修,讀聖經,禱告,默想神,與弟兄姊妹團契,在靈裡相交,或是傳福音,與神同行,享受與神的同在。這便是基督的生活,簡單,但與神最接近。每時刻都與神同在,一無掛慮,被神的愛充滿,在地如在天。與神同行,便是最好的生活。感謝神。

牧聲 – 張展熙傳道 – 2023-08-27

  • Posted On August 25, 2023
  • Categorized In 牧聲

讓同情憐恤之心塑造我們

在作門徒的旅程中要更像基督,有時挑戰不在於一路上的重大人生決定,而更多在於不斷被塑造我們的內在生命。其中一個領域就是門徒同理心和同情心的量度。

當不斷碰到不幸的消息、有缺陷的人們和繁多的困境,我們很容易失去對他人的同情心,而只專注於自己當下的目標和抱負。包括在我們的事工中忘記服侍和培養與我們並肩事奉的人,及忽視了擺上時間建立我們的家庭關係,而只專注跟隨自己製定完善的行事計劃。

在這些時刻,讓《希伯來書》提醒我們,「因為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希伯來書4:15)。建立同理心就是建立基督般的祭司事奉。去關愛那些正處於軟弱時刻的人,比在我們作任何其他努力都更能清楚地彰顯我們的救主。

對於我們這些需要蒙憐恤的人來說,肯去伸出接受幫助之手也是一種很好的操練。在希伯來書接著的一節告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面前,好讓我們可以得憐恤,蒙恩惠」(來4:16)。祈求恩惠就是親近我們的神,就是與祂建立關係和親密相交。

向人施予和接受他人的恩慈體恤,都是基督的門徒內在生命須塑造培育的美德。

你這週過得怎麼樣?你有同理心可以給予他人嗎?你的生活需要得憐恤嗎?本週讓我們勇敢地在我們內在的生命中去尋求神。

阿們

牧聲 – 陳靈光牧師 – 2023-08-20

  • Posted On August 18, 2023
  • Categorized In 牧聲

對得勝利的狂熱和確信

在過去的幾週,澳大利亞舉國都全心投入支持瑪蒂達斯隊(澳大利亞女子足球隊;以下簡稱「瑪隊」)爭奪 FIFA 世界盃賽事。與法國隊爭奪進入最後四強決賽和迎戰英格蘭隊的準決賽都掀起了一股熱潮,甚至首相建議,如瑪隊勝利,當設一天公眾假期。瑪隊球星們被視為國家的英雄,孩子們崇拜她們和渴望模仿她們。國家的自豪感處於可能丟失的情況。她們的成功將為澳大利亞女子足球帶來新的形象和抱負。

我不禁想起澳大利亞這份對足球的熱忱與其對一場更重要的爭鬥之冷漠態度的強烈對比:那就是我們的救主和撒但之爭戰。即使在基督群體中,也常欠缺為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得勝喜樂和慶祝。當然,在教會內會例行如常地提及主的勝利,然而當中是没有很大的信念和投入。基督不僅已為我們在戰役大局上贏得勝利,祂更每天在掃蕩爭鬥中為我們而戰。前者關乎於我們永恒的福樂,後者關乎於我們每日的豐盛生命和喜樂。祂的得勝也為我們爭取了民旅與國家的自豪,就是基督的子民和祂天國的榮耀。我們怎樣能振起對基督得勝應有的熱烈?我們怎樣才能享受基督與我們分享最終勝利的喜樂呢?

這週我開車時聽了廣播電臺的一個對講節目。人們被訪分享他們在瑪隊與法國隊的射球決勝大戰中的興奮和緊張。許多人(包括女性和男性)表示,他們太緊張了,無法持續定睛在電視螢幕上。有一些人需走離,之後再回去看最終結果。有些人則在某些物體後面或手指之間偷視窺探戰情賽果。毫無疑問,上週三瑪隊與英格蘭隊迎戰也是如此。勝利和失敗之間只是咫尺之距。如此大的未知之數。勝敗取決於每一個球員在任何時候都打得盡善盡美。成敗得失在此一舉,但球迷們對賽事的結果卻無能為力。不幸,瑪隊在週三的準決賽中輸給了英格蘭隊,澳大利亞贏得獎盃的希望完全破滅了。雖然我們仍然為瑪隊感到驕傲,但沒有什麼能改變球赛的結果,我們只能追憶得勝的盼望。

今主日,我們正學習羅馬書第九章,涉及聖經中最令人困惑的神學問題之一:神的主權揀選。要完全理解它並不容易,甚至不可能。這是一個我們需要接受的屬靈事實,是上帝啟示的真理。它超出了人類邏輯的理解(就像三位一體的教義一樣)。如果我們能夠憑信心接受這個真理,它就會成為我們巨大安慰和確據的源頭。如果我們清楚我們對基督的信心,而這是我們可以通過誠實的反思來確定的,我們就知道我們是神所揀選的,那麼我們就可以有得救的確據。我們永遠不會失落(約 10:28)。對我們來說,與罪惡和死亡的爭戰並不像一場足球比賽那樣,勝利和失敗只是一線之差,兩者都有同樣發生的機會。然而我們的得勝並不取決於我們能否永不失足,因上帝已經為我們贏得了勝利。這與我們在上週三進入準決賽的心情很不一樣。那時我們是盼望好結果。但我們深知道我們已經得救了,這終極的結果是毫無疑問的。這是多麼大的祝福!這是何等的保證!讚美主。

牧聲 – 蔡小麗傳道 – 2023-08-13

  • Posted On August 11, 2023
  • Categorized In 牧聲

今次我的假間除了觀光以外,最精彩是收看港九培靈研經會的講道。十天的港九培靈研經會https://www.hkbibleconference.org/ 由三位講者主講,每個講員大致是一天分享一堂。感謝近年來的變更、包括新冠的原因而使全世界的信徒亦能個人在網上參與,並且其中一位講員是講英語的。

早堂的講員是美國長老會的柴培爾牧師。在其中一堂講道,柴牧師分享了很熟識的馬太福音20 章 1-16 節、葡萄園工人的比喻。比喻中的葡萄園工人因家主發給他們的工錢與遲來作工的工人一樣而發怨言。但天國裏的經濟學是與這世界的不同。耶穌用這比喻回答彼得在 19 章27 節的問題,他問撇下所有來跟從耶穌的獎賞。

柴牧師提醒了我無論如何看我們的侍奉是何顯著,別人的侍奉亦同樣地寶貴及蒙神悅納。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只是被造物、最佳的成就並非如我們所想像般的完美。

在我們家庭裏、工作上、或個人敬拜侍奉神的經歷中、那些是我們認為最好的呢?反思一下、其實當中仍摻雜了不純的動機、不安、碎弱的人際關係、失望或罪。就如我渡假時走過在法國諾曼第的-些美好的小村落。它們看來很平靜及使人覺得很舒服的,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卻遭敵人佔領。其實內裏有不少殘酷痛苦的回憶和痕跡。

既然我們最佳的成就及侍奉仍遠不及神的榮耀時,就吹逼我們回到神的恩慈裡。其實我們是倚靠耶穌巳成的工作,來將最好的獻給我們的主。弟兄姊妹們呀,讓我們彼此鼓勵、一起繼續盡心盡意靠著聖靈來愛和事奉我們的主吧!

牧聲 – 梁偉剛傳道 – 2023-08-06

  • Posted On August 4, 2023
  • Categorized In 牧聲

我們最近都在看出埃及記,經文中提醒我們,神是怎樣的神,衪聽到以色列的呼求,衪差派摩西去拯救衪的百姓,神降十災拯救以色列人,神也給機會法老王改變心意,願意順從神。神也帶領以色列出埃及,過紅海。在曠野中,神賜予以色列人保護,以嗎哪作食物,在石頭中供應泉水,以雲柱火柱帶領以色列人。他們雖然在曠野,不順從神的帶領,本來是十一天的路程,結果走了四十年的時間。但神沒有放棄他們,四十年中,神還是保守,供應他們的日常需要,有食有喝,有穿,有帶領。

雖然回看以色列是叛逆的,但神還是按照衪的應許和憐憫,看顧保守他們。回看我們自己的生活,我們何嘗不是也叛逆神?不但是世人犯了罪,而且我們是天天仍在犯罪,得罪神。神沒有離棄我們,衪還差派主耶穌基督,來世上拯救我們,為我們的罪,對神的叛逆,為我們的過犯死在十字架上。神不單不離棄我們,還願意為我們犧牲衪的獨生愛子。神對我們的愛和看顧,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如果我們深信神對我們的愛和關懷,我們對每天的生活,是否可以更有信心,更有信靠。如果我們是相信神,沒有留下一樣好處不給我們,當我們面對困難時,是否也會對神更有信賴?神不會撇下我們,也不會棄掉我們,這是衪的應許。

神對以色列人四十年(不離不棄,有食有喝有穿,耶穌也教導我們,不要為明天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擔當便好(馬太福音 6:34) 。神對我們永遠不離不棄。讓我們對神更有信心,每天信靠衪,雖然生活都是充滿了困難,但神是與我們同在的神。衪應許賜給我們永生,這是我們今生和永生盼望的源頭。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繼續過一個對神滿有信心的生活。

牧聲 – 王琰傳道 – 2023-07-30

  • Posted On July 28, 2023
  • Categorized In 牧聲

人要想被改變是不容易的,固有的思維模式常常限制了人的想像力和接受改變的能力。就像出埃及記裡曠野中的以色列人,雖然他們看見神的大能作為,也經歷了神信實的供應,卻仍然沒有學會信靠神的功課,面對挑戰和試探,他們只能從常規思維思考,缺乏對神的信心,最終錯失跟隨神進入迦南美地的祝福。

這些以色列人的失敗也成為我們的教訓。在今天的教會生活中,常常會有兩種傾向,值得我們反思。一種傾向表現在忙於參與教會各項活動和服事,在各樣事情上都追求表現完美,然而其結果卻是疲憊不堪。更糟糕的是,當所期待的祝福沒有實現的時候,持此態度的人會很容易質疑神的愛,嫉妒他人,落入苦毒的陷阱。另一種傾向與之相反,認為既然是因信稱義,一切都是恩典,那就不需要遵守什麼神的誡命。持此觀點者通常認為神的律法是對我們的限制,因此以享受恩典為理由我行我素。其後果可能是屬靈生命沒有成長,對神國的事情沒有興趣,信仰生活只是每週日參加教會的例行常規而已。雖然表面看起來,這兩種傾向是相互對立的,然而按照提摩太凱勒牧師(Timothy Keller)的說法,其根本是一樣的,就是缺乏對神的信心,不認識神的愛。這兩種傾向都需要被改變。

怎樣可以被真正的改變呢?重新認識和思想神的愛或許是我們的起點。神的愛從亙古就存在,並不會因為我們行為表現的好壞而增減,同時也是白白賜予,神為了人類的益處,在基督裡付上昂貴代價,完全了律法。這律法並非為了限制人的自由,而是出於神的祝福,讓我們一窺天國的榮耀(太4:18-20)。唯有深切體會神的愛,才可以醫治我們心靈深處的種種沈痾,求神幫助我們,多多的體會和明白他的愛,在基督的福音裡,被他改變。

牧聲 – 陳靈光牧師 – 2023-07-23

  • Posted On July 22, 2023
  • Categorized In 牧聲

讓祈禱的雙手在CPC高舉

「摩西何時舉手, 以色列人就得勝, 何時垂手, 亞瑪力人就得勝。」出17:11

在今天的講道經文(出埃及記17)中,我們讀到以色列人與亞瑪力人的爭戰,以及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察,即以色列的勝負不是由雙方的相對實力決定的,也不是由他們各自戰略的優劣決定的,而是取決於摩西是否在俯視這場戰鬥的山上舉手。
舉手顯然與祈禱和敬拜有關,正如許多經節所表明,包括:
• 「耶和華阿、我天天求告你、向你舉手」。詩88:9b
• 「耶和華啊, 我曾求告你, 求你快快臨到我這裡! 我求告你的時候, 願你留心聽我的聲音! 願我的禱告如香陳列在你面前。願我舉手祈求, 如獻晚祭!」詩141:1-2

摩西禱告時帶著他的杖,這是神賜給他的杖,他藉著這杖行了各種神蹟,把以色列人帶出埃及。這杖有著象徵性,當然也是對他在禱告中記得完全依賴神力量的提醒。

通過禱告從神獲得能力是得勝和成功的決定因素,這也是作主的工作時神所命定的真理。因此,當我們侍奉我們的主時,禱告應該是優先的工作。不幸的是在實際情況中,它往往是我們待至萬不得已才做的事。

CPC 非常需要禱告生活的復興。我們在各種各樣的事工中使用了神賜予的許多資源和恩賜。許多弟兄姊妹周而復始, 孜孜不倦地工作。然而,這些事工大有果實嗎?它們有否實現了其目標, 就是有效地造就了弟兄姊妹的屬靈生命?除非我們委身為這些事工、並在其中服侍的人和被服侍的人禱告,否則我們不能指望有豐盛的果實和使天父得到榮耀。這將是多麼枉費主的資源, 事奉者的努力和主賜的機會!

我可否鼓勵我們大家都把這一點牢牢銘記在心?如果你願意考慮參加每月第一個星期三在線舉行的教會每月聯合禱告會,那就太好了(每次在周刊中發下聚會連結)。這樣做的益處包括作為一個合一的教會為共同的目標一起祈禱; 認識和了解其他會眾的事工和需要,並通過您的參與鼓勵他人。 除了可藉參加聯合祈禱會外,又或另作代之,你可以在你的小組中安排作定期祈禱。無論是那個選擇,請嘗試擴大你禱告的範圍,就是包括你參與以外的事工,以及為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以外的其他人之需要。我們需要在我們的屬靈家庭中彼此相互禱告守望支持。

懇切地為CPC禱告生活的復興祈禱。我盼望並深信當我們願一起透過認真的禱告(舉起雙手)來經歷神, 就必看見神在我們身上, 在教會並在世界中所要行的奇事和大能。祈願CPC 真正成為禱告的殿獻呈給主!